
上周,槟城消费人协会调查槟州菜市,揭发有小贩使用不准确的秤卖菜来多赚。
该会揭露,一些秤的校准贴纸也贴在消费人看不到的一面(法令规定必须让消费人看到),此外大多数商贩使用的秤仪表盘上的指针,都不是从“0”开始,有的仪表盘表面也肮脏到只有小贩自己看得清楚。
国内贸易与生活成本部应正视上述情况,也应调查所谓蔬菜贵,是否其中一部分原因便是菜贩通过上述手法多赚而导致?
不负责任的菜贩除了使用失准的秤,有的还会使“小动作”多赚,比如秤蔬菜时拿着蔬菜的手,没完全移开而有“加重”之嫌,迅速拿起蔬菜就喊出一个价格,又或者匆匆秤一下就迅速拿起蔬菜喊价,消费人连看秤一眼的机会都没。
别看小赚那麽一点点,一天丶一周丶一个月下来积少成多数目就很可观,反正顾客一个星期里才上巴刹买菜一丶两次,且菜价时时刻刻都在变动,根本分辨不出或感觉不出,本周买和上周买的量和价格究竟相差多少。
有人建议,在巴刹摆放一个秤,让顾客觉得受到不公待遇时可自行秤蔬菜以显公正公平,但顾客又怎知蔬菜的时价?蔬菜的价格只有菜贩自己才懂,也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有无凭良心卖菜?
当然,巴刹任何不公不义之事,政府都需要人民举报以立案调查,但很多时候是消费人息事宁人,觉得只要价格没贵太离谱,让对方小赚无妨,可就是这种“好心”纵容不负责任小贩的行为。
威省市政厅鼓励民众城市务农,除了让社区达成粮食自给自足,其中一个目标是解决蔬菜飙涨问题,改善人民经济,短期内不会实现,因大部分人习惯到菜市采购日用粮食。
现阶段,政府还是必须严厉监督菜市的销售,确保没有小贩从中赚取暴利,才能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当然消费者也不要再纵容这些“小动作”多多,投机取巧多赚的菜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