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29日訊)百年前在威北瓜哥巴(Guar Kepah)貝丘遺址發現,卻流失荷蘭的41副人類骸骨,預計將於2024年運回大馬,並安置在正如火如荼展開建設工程的瓜哥巴考古遺址展館。
旅遊、藝術及文化部今日發文告指出,一旦上述骸骨“回歸故土”,瓜哥巴展館將成為我國其中一個主要的考古旅遊產品,並進一步推動該遺址的考古研究工作。
該部也希望,配合2025大馬旅遊年,該展館可以成為遊客勢必到訪的旅遊景點之一。


文告指出,上述遺址是在1863年至1936年間,被西方考古團隊開挖研究,也是我國首個被挖掘的考古遺址。
“當時的所有考古發現,包括41副骸骨皆運往外國,並安置在荷蘭的自然生物多樣性中心(NBC);如今這些骸骨被荷蘭政府接管。”

文告說,該部在接獲檳州政府提出運回41副骸骨的正式申請後,國家遺產局就進行協調工作,安排檳政府、該部、外交部和關稅局等相關部門開會。
“去年8月,外交部向荷蘭駐馬大使館發出外交信函,表達大馬政府的意願;荷蘭教育、文化與科學部經過與後者開會後,便開始進行相關法律程序,以便歸還所有海外的考古發現,這也符合荷蘭政府的政策。”

以檳州第二副首長拉馬沙米為首的檳州政府代表團,已遠赴荷蘭,並於本月22日舉行了曆史性的儀式,打開保存上述骨骸的存放箱。出席者包括大馬駐荷蘭大使拿督納茲拉,以及荷蘭教育、文化及科學部長和外交部高官等。
文告指出,大馬政府感謝荷蘭政府采取迅速的行動,歸還骸骨,希望通過這項努力,可以鞏固雙邊關係,特別是在藝術、文化和遺產等領域。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