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1日讯)罗兴亚人在甘榜设下的祈祷室,除了是罗兴亚人信仰的寄托,也是罗兴亚孩童学习认字的地方,但现在已经关闭了。
居住在甘榜峇眼达南长达20年的罗兴亚人莫哈末沙必(55岁)受访时说,其7岁和8岁的孩子,原本是在村内罗兴亚人祈祷室上课,如今连孩子都没得上学了,只能在家待着,自己祈祷。

莫哈末沙比住在斯里峇眼达南一间破旧的甘榜屋,他之前从事散工,后来因为行动不便而在家休息。
他说,住在该村的小孩,都会在罗兴亚村内的祈祷室上课,教师也是罗兴亚人,教导他们认识一些基本的马来字,还有念诵可兰经。

记者在该村子观察,村内无论是大人或小孩,基本上不谙国语,他们之间沟通的语言是罗兴亚文,即使住在该处10年以上的罗兴亚人,其国语沟通不甚灵光,他们也很害怕见到本地人。
他们若要添购日常用品,都会前往小镇上的杂货店采买,会认得一些基本食品名称,但说出来的口音可以让人轻易辨认他们是罗兴亚人。

在斯里峇眼达南组屋任职杂货店员工的本地人敦姐(55岁)说,她在这里居住十几年,来光顾其杂货店的罗兴亚人,一些是住在该组屋,一些是对面甘榜区,有些居住多年,语言沟通不怎么流利。
记者通过与本地居民的了解,罗兴亚人基本上无法与本地居民正常沟通,因为他们的语言并不甚流利。
居民:私设祈祷室补习班 不合法
当地居民告诉《中国报》,罗兴亚人自己有地方上学,就是在祈祷室或补习班念书,罗兴亚人曾在斯里峇眼达南组屋其中一个单位,私自开办补习班。
他们说,这是多年前(不超过10年)的事,后来这个补习班因被当地居民投诉,罗兴亚人也害怕移民局官员过来突击检查,因此关闭了。
“当时这个补习班存在时,组屋区对面的甘榜几名罗兴亚孩童,都会跑过来该组屋补习。”
他们续说,罗兴亚人确实不应该私自设立祈祷室和补习班,因为这没经过相关机构的注册,因此名不正言不顺,也担心造成社会问题。
报导、摄影:黄意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