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1日訊)羅興亞人深入本地社區數十年,特別是在甘榜峇眼達南,難民人數泛濫到儼然已形成羅興亞人村,不隻各自有“村長”在管理他們,也有屬於自己的一套“稅收”係統。
視頻:黃意婷
據了解,羅興亞難民的足跡,遍布峇眼達南、烏絨峇都、峇眼亞占及峇眼花園一帶的甘榜區,人口計有5000人左右。也有部分散居在組屋區,如斯裏峇眼達南組屋。

峇眼達南區州議員沙迪斯接受《中國報》訪問時說,這些難民擁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依例他們不可以受雇,但這些人平時靠打散工,比如在建築工地做工,或者在銀行、沿街乞討來養活自己。
“這些難民雖說在行乞,但有一個‘丐幫’集團,集體出動到外乞討謀生。”

他坦言,當地羅興亞人已多次被移民局、警方及威省市政廳等單位,采取執法行動,而這些人都持有聯合國難民證,有些人則因沒有身分證明,被拘留後也獲得難民證。

他對於這些難民,因為戰亂而逃離自己的家園,深表同情,但我國需有一個完善的機製,來控制有關涉及難民的販賣人口活動。

他曾遇過一些從邊界被買來的“難民老婆”,一些小孩甚至也成為銀行門前的“乞丐“,這儼然是一個社會問題。
羅興亞人課題最近鬧得沸沸揚揚,一名本地男子“踩上”羅興亞人社區,大罵羅興亞人,不隻設祈禱室辦宗教活動,甚至非法開店做生意,儼然把馬來西亞當成自己的國家。

男子提醒羅興亞人,大馬隻是他們的中轉國家,他們須轉去第三個國家,但眼前的事實是他們已逗留大馬數十年。


報導、攝影:黃意婷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