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靠華文來打拚自己的天下,而不是靠什麼文憑來取得成功,華文在我的人生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無法分割的關係。”
我國是多元文化國家,有著豐富的語言,國語是媒介語,但是身為華裔子弟,華文就是我們的母語,好像“血濃於水無法分開”情感聯係。
我國華文教育經曆了多個階段演變,過程中發生不少心酸史,這些都是多少的先輩和領袖用汗水和淚水換來的結果,如今身為後輩們的我們必須接力,保護好我們的華文教育,把“種子”散播出去,讓我們的下一代有機會繼續學好華文,把這優良的中華文化傳承下去。
華裔子弟能獲得正規華文教育這些都是前輩們的功勞。有這麼一個人在華文教育默默耕耘多年,隻要有事叫到他,他一定竭盡全力在所不辭為華教奮鬥。他就是全國國民型華文中學校長理事會永久顧問駱錦地。

駱錦地多年來熱心發展華文教育,他熱愛華文的程度,是非筆墨所能形容的。
他在大馬國民型華文中學校長理事會辦研討會暨第30屆會員大會閉幕典禮上分享自己對華文教育的熱愛時說:“我不學無術,什麼東西都略知一二,我在生活上能夠找到立足之地,能夠讓我有溫飽的過日子,都是因為有它——華文。”
華文豐富他的人生
“我是靠華文來打拚自己的天下,而不是靠什麼文憑來取得成功,華文在我的人生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無法分割的關係。”
駱錦地是在檳城的鍾靈中學完成他的華中高中教育。說到他的華語水準,他謙虛指出多虧老師們當年對他的教導,在他認為,華文是美麗的語言,豐富了他的人生。

“我成功的以華中的教導,按部就班,成家立業,克服生活上的考驗和困難,並且很慶幸和順利的在商場和社會獲得一個立足之地,我的人生幸福和快樂,華中教育絕對是重要因素。”
他指出,語言不足以表達他對華中教育的感激,感謝他能夠有機會學好華文,為這個社會帶來貢獻之餘,華文也使他變成更好的人。
華文是生命的語文 對人生帶來影響
駱錦地雖然熱愛華文教育,但是他也不免其然受過懷疑,也受過不少怨氣,但是他沒有因此放棄捍衛華文教育,反而站穩立場和腳步,以他的綿薄之力讓華文教育健全發展。

“英文是我吃飯的家夥,國文是我效忠的語文,華文則是我生命的語文,它是我溝通的工具,對我的人生帶來影響。”
他幽默形容,很多課堂上學到的詞彙或形容詞都能搬上台面,完美形容當下心情,這就是華文的奧妙,有時還能用華文學到的智慧解決問題,讓他很痛快。
身為華裔子弟,華文就是我們的母語,華文教育在大馬深根蒂固多年,靠的是老師們循循善誘的教導,培育出不少莘莘學子,讓人敬佩。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做人,不能忘本,處世,不能忘恩”,我國華文教育經曆了從自主創辦到政策影響再到如今無法捍衛的地位,多年來的演變,讓華文教育終於可以“苦盡甘來”,這些可以說是先輩們披荊斬棘換來的。
加入華文中學校長理事會永久顧問 駱錦地“找到自己”
駱錦地說,多年前加入全國國民型華文中學校長理事會成為顧問一職,讓他終於找到可以並肩作戰的夥伴,在理事會彷彿也讓他找到自己,不再是“孤勇者”,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地,結交更多誌同道合熱心教育的人士,讓華中教育有更好的發展。
.jpg)
“過去,我所掌握到的智慧都是華文教育賦予我的,我做生意沒別人厲害,但是我杯水車薪,破釜沉舟,就會有一半的成功幾率,我告訴自己不要隻是想,而是要去做,不行動隻靠想像,那麼我隻會是個思想家,這樣是無法進步。”
他說,華文對他來說是如此珍貴,但是有人卻把華文這個珍貴的寶物拿來當作石頭來丟,讓他很是心痛。
如今,華文教育加上創新科技的發展能夠讓更多華裔子弟受惠,有了科技的幫助,學習華文的道路變得更加生動好玩。
他認為,以前要學華文不是簡單的事,因為各種政策關係,因此,尤其是華中教育在那個年代是不被關注和重視的,直到現在我國的完整教育體係,讓更多華裔子弟在學校甚至補習班都可以輕鬆學習到華文,可能大家會覺得這是平常不過的事,但是我們應該更加珍惜能夠學習華文的機會。
如今的華文教育在我國華人社區中恢複了崇高的地位,身為華裔子弟,我們必須感恩有機會學習自己的母語,華文在大馬仍然扮演著至關重要的重要的角色。
大馬國民型華文中學校長理事會主席林汶珊校長致詞時說,在這個多元化和多語言的社會中,華文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華文是華裔文化的基石,也是與華人世界聯係的紐帶。
“我們必須意識到,華文教育不僅關乎我們個人文化傳承,更涉及到我們國家未來發展。”
.jpg)
“作為華中校長理事會的成員,我們有責任確保華文教育得到應有的發展和支持。我們將致力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優秀的學生和教師,並與政府和社會各界合作,爭取更多的資源和支持。”
“我相信,隻有通過我們的努力和彙聚我們的智慧和力量,我們才能夠讓我國的華文教育事業取得更大的成就和進步。”
作為該會領袖的她,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大家的信任和支持。在過去的幾年裏,大家一起面對了許多挑戰和困難,但始終堅持為我國華教事業的未來而努力。
“正是這些經曆,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爭取華文教育的權益,促進讓其健康發展。”
劉美雲:善用科技發展
不忘培育學生道德素養
籌委會主席劉美雲校長在會上致詞時指出,感謝各校校長和副校長以及相關人員撥冗出席一連4天由馬來西亞國民型華文中學校長理事會主辦的 2023 年度教育研討會暨大馬國民型華文中學(華中)校長理事會第 30 屆會員常年大會,讓幾天的活動聲色不少,相信也讓大家收獲滿滿。
.jpg)
她說,時代的轉變,疫情的爆發的確加速了教育走向數碼化,科技的運用也更為普遍。網絡和移動設備也讓學習變得更加便捷和靈活。
“我相信在這 4 天 3 夜的交流,大家對探討如何善用科技,讓學生更有效地學習及培養學生的道德修養,社會責任等方面都有了全新認知。”
她認為,作為教育工作者 ,絕對不能忽略人文的素養。唯有通過教育,才能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讓學生明白自身的責任。
“配合研討會的主題,‘創科技新高、展人文風采’,我們希望教育在走向科技化的當兒 ,學生還能保有仁義廉恥、忠孝仁愛的優良人文素養。”
她也特別感謝籌委會成員的配合及不辭勞苦的付出,就因為有各界的大力支持,讓一連四天的研討會才能順利舉行,相信華中日後的發展會將會更上一層樓。
吳文寶:理事會作為溝通橋梁 讓校長與教育部有交流機會
大馬國民型華文中學校長理事會顧問拿督吳文寶多年來致力維護華文教育,是華社值得敬仰的重要人物。
.jpg)
他指出,該會在 1994 年 5 月 10 日成立,在成立理事會前經曆了不少磨難,而成立理事會的最初目的,是作為溝通的橋梁,讓教育部與各校校長有聯係和交流,能夠了解國民型中學遇到的問題,從中找到解決方案。
”遇到問題時,如果沒有一個可以發聲的管道,那麼無法全面性解決問題,最多隻是同地區的幾名校長自己聚在一起討論,最後隻是地區上得到解決,如果有正確的管道,就會得到教育部的關注。“
他認為,華中也是華文教育重要的一環,理事會是一個可以讓校長集思廣益,解決問題的管道。
他指出,目前全國共有 81 所華中,其中玻璃市唯一一所華中,是由非華裔掌校,柔佛也有一所華中,是由不諳華文的校長掌校。
”為此理事會希望華中能夠由諳華文及熱愛中華文化的校長掌校,理事會也已經將這個訴求傳達給現任教育部副部長林慧英,副部長也應允會多加關注這個問題,盡可能幫助解決這個難題。“
創科技新高,展人文風采

一連四天從 4 月 10 日至 13 日在吉隆坡 IBIS Hotel 舉辦的馬來西亞國民型華文中學校長理事會辦研討會暨第30屆會員大會吸引逾 170 名來自 80 所華中的校長和副校長參與其中,大家互相交流,探討更多可能性,讓華文教育順勢發展。
今年大會的主題為”創科技新高,展人文風采“,並邀請嘉賓現場主講各種與華文教育相關的課題,一起探討如何把華文教育給辦好,讓學子受惠。
出席大馬國民型華文中學校長理事會研討會暨第30屆會員大會閉幕典禮的嘉賓包括該理事會顧問陳德祥、顧問吳誌強以及顧問林興南校長。
4 場講座會與出席者探討課題
4 名講師透過他們的豐富經驗展開主題分享,讓現場出席者腦洞大開,學習的同時也吸收不少知識。
劉雲菲博士主講關於”主導未來教育趨勢的 STEM 跨學科編程教育“,一起探索科技如何幫助教師解決問題。
她提到,未來教育的趨勢,強調隨著科技的進步,學習不再是專注於單一的知識灌輸,而是通過跨學科的編程教育方式,讓學生發現問題,解決自己的問題來學習。
再來就是,莫順宗校長以其命維新:《分水嶺時刻間華教大網絡裏國民型華文中學的使命與機運》作為主題演講,讓出席者了解華教的演變。
他認為,華中與華社相依為命,相輔相成,凡屬華社一份子,無論處於體製內外,須相知相惜,互通有無。
還有少不了拉曼大學校長尤芳達博士,他帶來以”人工智能時代的新科技與人文“為演講主題。他認為,善用科技之餘也能夠培養出好人才。
陳祥明醫生分享頸椎保健重要性
教職員的健康必須關注!不要等到問題變嚴重才來找醫生。為此,講座會上貼心安排來自新加坡脊椎專科——陳祥明醫生為現場出席者講解有關脊椎骨的疾病與保健的重要性。
.jpg)
陳祥明醫生與大家分享頸椎保健的重要性,同時也分析了幾種造成脊椎傷害的錯誤姿勢,讓各位校長在搞好校務之際,也不忘關心學校主要生力軍——老師們的頸椎健康。
同時,大會在每一場的分享會之前,也貼心安排了好幾個場次,讓大家了解各種有關學生到台灣及中國升學、照顧腳下健康等等的知識。
此外,四天的活動不僅充實也精彩,該會也安排了出席者到訪參觀華人博物館,該館是馬來西亞首家全面展示華人曆史與發展現狀的博物館,依據華人移民曆史的時間軸而設,令參觀者能直觀把握華人從移民南遷、落地生根到參與馬來西亞獨立建國的曆史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