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理身边人质疑 送4女进华校 巫裔单亲妈妈不言悔
(大山脚23日讯)尽管语言、宗教、文化背景,甚至连教育方式也不同,但一名巫裔单亲母亲,却不理身边人的质疑,坚决把4名女儿都送入华小就读,并为他们今日取得的小小成就,感到骄傲,也让她无悔当初作出的决定。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视频:陈明坚
来自威中莪柏拉武的拉西达(47岁,银行书记)接受《中国报》访问时说,从一开始,她就有意让孩子们多学习一种语言,而她选择了中文。
“我的工作环境,加上身边有不少华人朋友,也看到中文崛起成为强势语言,我知道中文的重要性,但我无法教孩子们中文,所以选择把他们送入华校。”

本身听得懂及讲简单华语与福建话的拉西达认为,在今日时代,学习及掌握多一种语言,比如中文,是非常重要和有需要的,尤其是在充满竞争的现今社会。
“我非常认同,多掌握一种语言,得到的机会也比较多,包括将来踏入社会后的就业机会。”

“这不是我说的,我身边的朋友,或遇到任何人都好,当他们知道我的女儿会讲中文后,都一致赞好。对我来说,这是好事,因为孩子们(学中文)被认同。”
她强调,给予孩子们这个机会,虽然现阶段的学习有困难,但他们将来会非常感激这个机会。 ”
“除了学习中文外,我也希望孩子们通过融入华校的校园生活,能够更了解不同种族之间的文化,学习互相尊重,也学习去了解其他种族的想法。”

拉西达如今有意把小女儿,送到中国深造,对她来说是一个新挑战,她已经提前做功课,包括问身边曾经出国深造过,尤其是曾去中国升学的朋友或顾客。
“从一些曾在中国留学的人口中获知,中国发展前景很好,如果能力许可,我希望能把孩子送到中国进修。”
4孩子幼儿园 开始学中文
拉西达育有4名年龄介于17岁至23岁的女儿,分别是长女稀蒂(23岁)、次女扎丽卡(20岁)、三女稀蒂(19岁)及幼女阿诗卡(17岁)。
4名女儿都是在日新A校小学毕业。其中长女、次女及三女,从5岁开始送入华人幼儿园,3人在日新A校念完小学后,进入武拉必中学读到初三,就各自到工艺学院升学。

因当时面对学费高的问题,幼女阿诗卡小时候是送入团结幼儿园,但有另外在中文班学习中文,在日新A校毕业后,因成绩优异进入大山脚日新国民型中学名校,目前也获校方邀请,参加从5月27日起至6月4日的日本短期交流计划。
长女从玻璃市加央技职学院的工商管理系毕业后,目前在一间金店工作;次女在加央技职学院修读美容学,目前在职训练;三女儿则在吉打浮罗交怡技职学院修读旅游管理。
开始做决定时 有负面思想
拉西达坦言,一开始决定要把孩子送进华校时,并非身边所有人都赞同,毕竟要重新认识新的语言,加上饮食文化也不相同,一些人认为孩子们难以适应。
“刚开始时,确实有很多负面思想,毕竟听了很多人的意见。”

“也有人说,或许孩子进入华校可以学到中文,但质量却未必是最好的;但我不理会,没有尝试一切就等于零,我就是要她们学习。”
她知道,要让孩子学习不是母语的新语言,是一件困难的事。但她认为有这个需要(学中文),所以坚持走这一条路。
女儿曾埋怨送读华校
“妈妈,为什么把我们送进华校,妳知道很难吗?”
询及孩子们是否曾经抱怨,把她们送入华校时;拉西达笑称,孩子们小时候,确实有这么埋怨过她。
“但我告诉孩子们,难不要紧,每个人去学校学习,都是从零开始。”
“或许刚开始的时候,她们难以跟华裔同学沟通,有如鸡同鸭讲,但她们总有一天沟通得了,也会知道掌握多一种语言的重要性。”
她也说,虽然不是每一位孩子的成绩都很好,她也不敢说感到有多骄傲,但看到孩子们在一个不同的文化、语言、宗教背景的学校,努力付出学习,让她对当初的决定不感到后悔。 ”
她也说,本身是单亲妈妈,经济能力有限,并没有能力让所有孩子们,都上好的补习班,很多时候,孩子们都是靠自学,这点令她感到欣慰。
在银行前线服务 拉西达会简单中文
身为一名银行前线人员的拉西达,也在工作环境驱使下,学会一些简单的华语和福建话,在面对不太懂得马来文的安娣安哥们,到银行办事时,这些看似简单的外语,却帮她解决了问题。
“汉语有很多种,比如福建话、潮州话、华语、粤语等,我就参参学了一些。我会听和讲一些很简单的华语,比如用福建话问这些安娣安哥们:“要做什么? ”
简单的华文如“你好吗?”、“再见”;福建话“吃饱了吗?”等简单的词汇。
或许本身是在银行工作,身边也有不同华裔朋友的关系,拉西达理解到中文的重要性,她坦言,本身也很喜欢中文。
“我不是很会讲,但我喜欢听(中文),也会看中文戏,简单的华语和福建话,我会讲一点点。”
她笑称,虽然孩子们没有真正教她中文,但孩子们在家时,也会以中文沟通学习,她就从中“偷师”,学习简单的中文词汇,有时不懂也会请教孩子们。
巫裔家长 优先考虑3事
拉西达说,巫裔在考虑把孩子送进华校前,一般最担心的有3件事,即学费、食物及祈祷问题。
她说,一些巫裔家长会认为,进入华校要花费很多钱,但其实不用想这么多,学校会提供应有的东西,而且在今时今日,其它学校的学费也都一样。
“祈祷方面,以日新中学为例,学校内也有不少巫裔老师,也有宗教司,甚至也备有祈祷室,根本不必去担心这些问题。”
“至于饮食方面,我知道我们有自己的一些禁忌,我已经事先吩咐孩子们要注意的事,他们久了就会分辨。”
阿诗卡从小 对中文有兴趣
小时候看到3名姐姐会讲中文,阿诗卡就觉得姐姐们特别厉害,也很羡慕,甚至主动要求妈妈,让她跟随姐姐们进入华校读书。
阿诗卡说,由于与3名姐姐在同一所华小就读,对她来说,比较有安全感,也比较方便,有不明白的就可以问姐姐。
“我还记得,以前在放学回家后,我们姐妹4人,晚上时就会一起以中文沟通做功课。在学习中文的路上,我特别感谢姐姐们。”
目前在日新国民型中学念高二的阿诗卡,此次也被选中到日本豊桥市,参加留学生短期计划,成为全校8名受邀学生中,唯一的巫裔生。
“学校有遴选30多人,我没料到自己会被选中,但既然被选了,我会好好把握这个机会。”
考虑到中国修读法律系
目前在备考2024年度大马教育文凭(SPM)的阿诗卡,若考获好成绩,将会考虑出国升学修读法律系,当一名律师。
“母亲有意让我到中国修读法律系,如果有这个机会,我非常愿意去试。”
她说,为了达成这个愿望,她目前更加努力提升中文水平。
她说,除了学校,在回到家后,她一般都会花两三个小时学习中文。
“由于经济情况,我没有额外补习中文,目前是在家里自修中文,包括上网自修、找资料,也从中国电视台的各类节目,学习中文。此外,也会向学校同学请教。”
阿诗卡也告诉巫裔同胞,若真心想学习中文,要勇敢去学,即使有人嘲笑,也不要理会,只要敢敢去学,一定没问题。
看中国电视台 学中文演戏
从小就特别喜欢中文的阿诗卡,在耳濡目染下,也喜欢一些中国歌手和明星,在通过这些歌曲及戏剧学习中文的同时,也是学校戏剧学会主席的她,也从中“偷师”学习演戏。
“对我来说,看戏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可以学华语,也学习演戏。”

除了戏剧学会外,阿诗卡在学校,也有参加二十四节令鼓。
“由于二十四节令鼓的竞争力比较强,我目前还没机会表演。”
另外,说得一口流利中文的阿诗卡,发现自己很喜欢学习不同的新语言,她还自学韩语和日语。
“我已经习惯了,加上很有兴趣,并不会觉得学习这么多语言,会有太大压力。”
报导/摄影:陈明坚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