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腳25日訊)耗資1000多萬令吉的柔府第5渠道治水計劃,盡管已於兩年前啟用,但福滿園等數個住宅區,下大雨時仍舊發生突發水災,調查後發現原來是河水倒灌。

檳州水利灌溉局已鑒定數個策略性地點,將建設5個水閘門防止倒灌現象,減低當地水患風險。有關工程料於6月竣工。
去年11月一場不到一小時豪雨時,導致福滿園、風景園、福山園及武吉敏惹周邊住宅區,發生突發水災,其中福滿園情況最為嚴重,也引起當地居民質疑第5渠道治水計劃的功效。


武吉丁雅區州議員魏曉隆說,根據調查,發現下大雨水位太高時,就會出現河水倒灌的情況,是造成上述幾個住宅區水患的原因。
他說,這些住宅區的水原本是要排去第5渠道,但因河水倒灌,水無法及時排出。
“水利灌溉局將耗資17萬4000令吉,在策略性地點建設5個水閘門,以防止水位高時,河水倒灌,以減輕這些地點發生水災的風險。”
“此外,當局也有在第5渠道進行清理,以及挖深工作。”
他今日下午與威省市議員黃文盛、水利灌溉局官員拉紮裏、武吉敏惹鄉管會主席周振隆等人,巡視有關治水工程時,如是指出。
另外,黃文盛說,威省市政廳過去幾年,也致力於改善上述地區的水患問題,包括他在2021年要求提升當地水泵,並於去年獲批後,耗資80多萬令吉提升成螺旋式水泵,每秒可排出500公升的水,以加快把水排到第5渠道。
“此外,從去年至今,市政廳也耗資90多萬令吉,提升福滿園、風景園、福山園及武吉敏惹一帶的溝渠,讓排水更順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