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腳8日訊)大山腳區包裝食油沒有短缺問題,相反,售價較貴的精製白糖,或會因賣不出或銷量差而囤積,才是雜貨商目前最頭痛的問題,一些小規模的雜貨商,如今幹脆直接不賣糖!

雜貨店業者透露,自政府批準市場出售精製白糖後,零售商在進補白糖時,代理商規定白糖與精製白糖的購入比例是“一比一”或“二比一”,即進貨10包或20包白糖,就必須同時進貨10包精製白糖。
但一般上,消費者的首選是有受統製,售價較便宜的白糖,而價格較貴,不受統製的精致白糖是最後選擇;因此,雜貨店業者擔心,在“一比一”的進貨規定下,店裏賣不出的精製白糖將越囤越多,最終他們會吃大虧。


據了解,每公斤精製白糖售價約是4令吉60仙,但每公斤的普通白糖售價才2令吉80仙。
《中國報》記者今日走訪大山腳市區巴刹及甘榜峇魯巴刹的小規模雜貨店,有3名不願具名的業者受訪時坦言,基於上述因素,他們已經不賣糖,以免自己吃虧。
市區巴刹一名雜貨商透露,該店有賣糖執照,他原本也有賣糖,但基於進貨時,精製白糖及普通白糖必須“一對一”或“一對二”比例,他決定不賣了。
“消費者肯定是選擇買比較便宜的糖,如果精製白糖賣不出,對我們業者並不劃算,幹脆不賣好了。”
此外,甘榜峇魯巴刹一名雜貨商也透露,他也是基於上述理由,決定不賣糖,以免為自己製造麻煩。
他也建議,政府應該統一精致白糖及普通白糖的價格,業者才不會虧損。
另外,市區巴刹另一名規模較大的雜貨商透露,由於他做的是熟客生意,不能沒有賣糖,但整體而言,他店的精製白糖還是賣不得出。
擔心精製白糖越囤越多
南美園一間雜貨店業者透露,其店售賣精製白糖已有約10天,是有消費者購買,但不多,擔心長久下來吃虧。

他說,目前雜貨商向代理商補貨,精製白糖及普通白糖的比例是‘一比一’,貨多時就‘一比二’,但如果消費者全部隻選擇普通白糖,那雜貨商每次補貨,精製白糖豈不是越囤越多?
他透露,有顧客來到店裏,發現普通白糖賣完後,就去其它雜貨店,那留下來的精製白糖怎麼辦?
他補充,政府也規定,業者不允許以“一比一”的方式,要求消費者買一包普通白糖,就要買一包精製白糖,因此,吃虧的最終是業者。
梁景輝:非每間雜貨店都賣不出精製白糖
檳城雜貨行主席拿督梁景輝坦承,確實有一些規模較小的雜貨商,因擔心精製白糖賣不出,而決定不賣糖,但雜貨店也是服務業,如果連基本的糖都不賣,顧客隻會越來越少。

“據我所知,決定不賣糖的,多是顧客沒這麼多的小規模雜貨店,因為很難有盈利。但是,作為服務業,賣的東西應該多樣化,即使難賺錢也應該賣,可以從其它方面拉長補短。”
“我也有接到一些業者反映,店裏有精製白糖的存貨,並有意轉售給其它規模較大的雜貨商。”
他說,並非每間雜貨店,都賣不出精製白糖,一些地方賣得不錯,也要看店的規模,如果平時是有很多顧客買糖的大型雜貨店,即使是比較貴的精製白糖還是賣得出。
“當然,無可否認,消費者的首選肯定是普通白糖。”
大山腳包裝食油沒短缺
吉打一些地區出現包裝食油短缺,記者周五(9日)走訪大山腳地區的數間雜貨店及一間雜貨批發市場時,發現包裝食油並沒有短缺,顧客一次過要買一兩包,還是沒問題。

據悉,一些雜貨商可能因為進貨少,在賣完後來不及補貨,才出現短暫缺貨,這個情況向來都會發生。
據大山腳市區一間雜貨批發商透露,該店每天都有補貨,油廠每天都會送貨到店裏,顯示包裝食油是充足的。
另外,據記者向雜貨商了解,盡管包裝食油沒有短缺,但數量也不會太多,一般上,他們限製一人最多買兩包,而政府也規定,不允許消費者一次過購入大量的包裝食油。
梁景輝補充說,的確不時會出現包裝食油供應不足的問題,但通常是來不及補貨,才短暫出現短缺,而一般上,雜貨店都會限製每名顧客只能買1,2包的包裝食油。
報導/攝影:陳明堅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