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南4日訊)檳城理科大學高淵分院,航空航天工程係3年級生,創下壯舉,耗時6個月研發“空中獵手”(SkyHunter)無人機模型,放眼能在未來災區救援行動上,獻一分力。
這群大學生以組長諾艾莎為首,組成一支為SkyScanner的7人研究小組,獲機會代表大馬前往日本橫濱參加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主辦的“世界無人機競賽”。
參與的組員還包括沙菲克、莫哈末沙裏紮、莫哈末海卡、諾莎菲卡、烏米阿蒂拉和莫哈末阿菲夫。
此賽事共獲得12個國家參與,該大學分院是唯一代表大馬參賽的學府。


他們今天在係教授法爾紮依斯邁博士帶領下,召開記者發布會,分享“空中獵手”無人機模型研發成果。
諾艾莎告訴記者,有關“空中獵手”無人機模型,航程可在1小時達60公裏遠,高度低於150公尺,這項研發旨在作為災區運送物資之用,承重達300克,機身材質輕盈,裝有可充電電池。
“研發旨在惠及災區救援工作,比如在運送藥品類的物資,更有效率。”
至於參賽天數及資金,她說7月10日開始到日本橫濱參賽,為期3天,資金需要9萬4500令吉,截至今日已籌獲1萬540令吉,尚在尋找讚助商。

法爾紮依斯邁博士指出,這項比賽由阿末費祖博士和莫哈末茲哈教授擔任顧問,希望此研發能在未來災區救援中,派上用場。
他說,學生在研發該無人機模型時,考慮了天氣因素及外在因素,比如在航行要顧慮風速、地理環境等。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