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脚6日讯)受到气候、人力、汇率等3因素影响,几乎所有中国进口的中药材,近几个月来飙涨30%至100%;由于消费者吃不消,一些中药店生意也因此受到影响。
《中国报》记者访问北马药业公会主席洪亚福及走访大山脚3间中药店,证实中药材最近几个月都在涨价,包括一般常用的中药材,如当归、十全大补、肉骨茶、八珍汤、千层纸、莲翘、党参,以及有安神定志作用的酸枣仁等。




在中药不断涨价之下,消费者购买力也跟着下降,一些中药店的生意受到影响,但也有一些中药店生意不受太大影响。
洪亚福指出,在各中药材中,酸枣仁涨幅最高,翻倍至100%,其次是当归涨价70%,以及党参涨了40%。
他说,中药价格与菜市场价格一样,会因为气候、人工等因素影响,依据产量的多寡,价格出现变动。

“最近中国的气候影响中药种植,加上人力吃紧,造成中药产量大减,又加上汇率影响,导致近几个月来,中国进口的中药材大涨。”
他补充,土产药材制作不容易,必须耗时耗力去晒干、烘干等繁杂工序,中国年轻人纷纷往城市跑,仅剩年长农民守住山上采药,也影响了产量。
询及这一波涨价会持续到几时,他指无法估计,主要看中国当地气候、人力因素而定。
消费者已感吃不消
大山脚大街“老字号”杏和生药行业者张炳珍说,中药最近几个月一再涨价,消费者已感吃不消,甚至还会埋怨涨得这么高。
“我们的中药材销量,也多多少少受到影响,如果继续涨价,相信影响更大。”

另外,珍珠市永春药行及南美园一间中药行业者,皆指中药材价格最近涨得很“凶”,但他们也已经习惯了。
“的确有在涨,但实际原因为何,供应商比较清楚。”
洪亚福也是北海益堂药材行业者,询及是否影响顾客消费时;他说,影响不大,用于治疗的主药,顾客还是愿意花费购买,毕竟是为了自己的健康;至于一些补药,顾客则可能斟酌购买。
中药材运用 越来越广泛 友族趋之若鹜
张炳珍医师指出,中药材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包括友族对中药材的需求也有提高,相信在供不应求之下,价格还会继续攀高。
他说,除了马币汇率外,中药材在今时今日的需求越来越高,也是造成涨价的主要原因之一。
“尤其在爆发新冠疫情后,中药成为很多人的选择,也让友族同胞更进一步见识到中药的效果,在使用越来越广泛的情况下,涨价在所难免。”
“我们也明白顾客感到吃力,因此,如果难以负担昂贵中药费的顾客,我们在开了药方后,会建议他们到免费的施医赠药活动拿药。”
施医赠药服务照办
洪亚福透露,随着中药涨价,施医赠药小组的开销也跟着变大,但无论如何,目前并不至于需要停办。
他说,该公会与北马中医药学院以及属下7个组织,向来为有需要人士,提供义务的施医赠药服务。中医学院提供医师义诊,施医赠药小组则负责赠药。
“在疫情期间,因受管制令影响,施医赠药活动已停办约3年。在开放后,那些储存的中药材也已逾期,有关小组当时向社会人士求助,筹募基金购买中药材,才顺利复办。”
他说,虽然这些小组,目前仍能应付施医赠药活动的经费,但毕竟此活动是长期服务,随着开销加重,希望更多热心人士慷慨解囊,让更多有需要的人士受惠。
报导:陈明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