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多正規工作由於薪資不高或與勞力付出不相等,不少年輕人都不願進入正規工作市場,有者選擇當老板開網店,開電召車或當送餐員,不但時間上更自由靈活,收入還比正規工作高。
就連筆者身邊,也有數名友人因看見其業界發展前景黯淡,也萌念轉投零工經濟領域當電召車司機,或當送餐員,有者經營自己的自媒體,當公司走不下去,自己還能生存;當你問現在的小學生將來要做什麼?大多數的誌願,都是要當“YouTuber”(網絡紅人)。
以上種種情況,導致正規工作將更難請到人,相關行業也因為人手短缺、生產率不足,無法支付較高或相等符合的薪水給應聘人士,以致興致缺缺,在沒有新人加入或員工流失,行業發展變得停滯不前。
如此一來,國家經濟不會有所增值且人才匱乏;投資、貿易及工業部副部長劉鎮東就提到,該部將推介“新工業藍圖”,鼓勵工商業大量采用科技化及數碼化,以提升生產為基礎提高收入,才能支付高薪年輕人,避免他們全都流失到從事送餐員或電召車領域。
否則,一旦在該領域打滾多年出現“就職空窗期”,一般難以重返及適應職場環境、跟上時代需求,相對若員工繼續留在職場,說不定獲得升遷,加薪也相當可觀。
無論如何,在要求工業、商業提升科技數碼化前,新工業藍圖必須考量當前的教育,是時候認真提升及嚴格把關教育素質,確保踏入社會的學生,真正具備工商業要求符合科技數碼的技能,同時啟發他們積極學習態度。
科技數碼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數理能力要強,但據筆者所知,一些中學裏還是有不少學生不能掌握數學,有者甚至隻懂加減、根本不懂乘除,有者被訓斥後也依然不努力,幹脆指將來開漢堡攤檔就好。
希望這隻是郊區中學的少數個案,而非全國性問題,否則年輕一代的問題可真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