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希盟國陣大量丟失馬來票。
檳15席馬來區,希盟國陣團結陣營丟失11席,公正黨唯一贏的1席峇都茅竟然有1萬2569人沒有出來投票,誠信黨保住的一席也有1萬719人沒有出來投票。
至於兩個由巫統贏的2席呢?柏淡多數票是2321,沒出來投票是5414,而另1席雙溪亞齊,多數票僅124,沒出來投票7107。
這情況可以解讀為,一:希盟與巫統合作,並沒有帶來轉移大量選票的效果,反而是出現不少人寧願不投票;二:馬來選票丶尤其是軍警票大量流向國盟,所以才會讓國盟成功攻城略地。
二:民政未來更難
民政黨靠著“綠潮”力量,僅成功在居林“破蛋”,但在華人區或混合區敗得慘不忍睹。
更甚的是,在檳州19席,民政黨得票率超過30%僅有2個選區,而且還是華裔選民僅占49%,馬來選民占多數的混合選區,反觀在數個華人區,得票率低到僅有5%多一點。
下屆民政黨要怎麽競選?華人區被打得無法還手,混合區只能靠馬來選民踴躍投票及華裔選擇不踴躍投票。馬來區呢?還得問過盟友大哥伊斯蘭黨及二哥土團黨。
在“綠潮力量”下當選的民政黨居林候任州議員黃佳禎,應該是全國壓力最大的議員了。
三:檳州政府走向保守
成功抵擋綠潮的檳希盟與國陣團結政府,更開明了嗎?
看看新一屆檳州行政議員宣誓禮,就可以找到答案。
所有受委的行政議員丶受邀嘉賓,包括外國使節,甚至是采訪記者,男的必須戴宋穀,女的必須馬來傳統服裝,最後鬧出泰國駐檳領事退場風波。
希盟鐵粉說,受邀的外國使節應該入鄉隨俗,但卻選擇性不看,行動黨主席林冠英調解下,中國駐檳領事不必戴宋穀的事實,更選擇性忘記,從已故林蒼佑丶許子根丶林冠英,甚至是2018年曹觀友時代,並不存在必須戴宋穀的事實。
原來根本不必“綠軍”出手,為了選票,檳州政府已走向了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