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25日訊)百物通貨膨脹估計約20至30%,導致今年檳州397間各街區及神壇慶讚中元節酬神,至少有10%街區約40間采取節源開流,有者甚至縮小酬神活動或暫停籌辦!
本報記者走訪各街區慶讚中元理事會異口同聲表示認同,以往各街區及神壇籌募中元節酬神經費,多半來自會員及前來膜拜善信自由樂捐,每名會員可通過年捐一次性捐助,或以周丶日等分期捐助。
如今各街區慶讚中元節理事會,面對會員流失問題,皆因年齡老化選擇退會,或已搬離原有住處而逐漸疏遠,有者面對青黃不接因人手短缺而改變酬神模式,但絕大部分面對經費來源不如以往,無奈選擇節源開流。

頂日落洞萬山區慶讚中元理事會副主席黃忠興說,該區多數會員來自小販行業,每年徵收195令吉左右會員費,充作酬神用途,獲得贈品如酬神牲禮及宴會餐券等作為回報。

“但有部分小販會員在新冠疫情期間失去收入,被迫轉行或停業,導致本區慶讚中元酬神活動,因逐年失去近10%會員。”

他透露,以往酬神曾聘請潮州戲班費用較為昂貴,每晚約4000令吉,其他街區則會邀請歌台駐唱費用,估計約2000至3000令吉不等,反觀今年該區3天酬神,改聘潮州木偶戲其費用1700令吉左右。
他說,雖已節省但每年花費龐大,包括宴席已近7至8萬令吉左右。

檳榔嶼香港巷中元秋祭慶典委員會執行顧問邱淵源說,該區慶讚中元已近50年曆史,其會員共80多位及年捐為190令吉。
他說,今年改用自由餐方式,答謝各界在酬神期間出錢出力,相比以往該區多數在酒樓設宴。
靠數老人家籌辦力不從心

檳城四條路街區慶讚中元理事會主席楊文明感慨,如今籌辦慶讚中元酬神已逐漸力不從心。
他回憶當年檳城各街區發起慶讚中元的起源,主要彼此都來自草根階級,有者甚至勞工苦力出身,大家秉承傳承文化的信仰,以及對祭拜農曆七月盂蘭節亡魂存在感恩之心,因此慶讚中元由此廣泛流傳至今。

他說,隨著時代進步,年輕一輩接受高深教育普及,同時老一輩草根人士也逐漸減少,尤其鄰裏街坊人口的變遷,導致慶讚中元的文化無人問津,隻依靠僅存的幾位老人家硬撐。
他說,該會今年免不了面對節流,雖仍堅持設宴慰勞大家在酬神期間出錢出力,但祭品及牲禮派送也盡量減少份量,避免過剩浪費,至於聘請歌台及布袋戲酬神費用,所幸獲得善信報效以減輕負擔。
報導/攝影:黃嘉禾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