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31日,舉國歡慶國慶日,許多人走上街頭揮舞國旗,想起國父東姑阿都拉曼率領全民高喊7次“默迪卡”,在獨立66年後,不妨深思馬來西亞未來的路該怎麽走?
大多數人認為,繼續保持現狀,不走極端丶宗教主義路線,堅守這個國家由各族組成,但各族之間視彼此的不同點為強項,視多元種族丶宗教與文化為優勢及國家寶貴的資產,並要看彼此的共同點,而不是放大彼此的差異。
以上是對馬來西亞較為美好的“想像”,真正的現實層面是,其實馬來西亞在獨立66年後,各族之間還沒達到理想的融洽相處狀態。
盡管每年國慶日推出各不同國慶主題,強調國家種族間的融洽,那都隻是表面上美其名的,實際上大家都還是走在“平行宇宙”中。
馬來人丶華人和印度人過著各自的生活,他們在各自的社群裏生活,在不同的學校裏念書,長大後的生活中也各有各的朋友和圈子,彼此互不涉入對方。
有些人則不認同這看法,認為自己也有友族的朋友;當然,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異族朋友,不過那都是屈指可數,絕大多數人的朋友依然是自己的族群,雖然有些人早在中學時就有和異族同學相處,但畢業後踏出社會始終漸行漸遠。
今年國慶日氣氛較冷淡,有人說是因剛過的6州選舉讓人感到國民分裂;與其說是政治導致的對立,倒不如說,今天的政治其實也是人民之間的分裂所造就。
因各族人民長期互不了解丶互不相識,導致政治分歧擴大;因此,隻有國民各族不分你我真正團結起來,極端政客才不會有機會利用“3R”(種族丶宗教丶王室)言論撈取政治資本,進而加劇和加速分裂。
從今天起,身為馬來西亞的一分子,我們雖是華族,但勿忘馬來西亞精神,建議每個人走出自己的圈子,跨過種族界線,與友族增進彼此間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