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羅士打5日訊)進口白米漲價,或出現奸商以“偷龍轉鳳”伎倆,把本地白米摻雜進口白米重新包裝,再更換標簽,把本地白米充當進口白米銷售牟取暴利。
吉打州消費人協會主席莫哈末尤斯裏今日在記者會說,三個月前國內已出現本地白米短缺問題,其中享有“米都”美譽的吉打,也難找到本地包裝白米。
他不排除進口白米漲價36%,或出現奸商把本地白米“換裝”,充當進口白米銷售牟利。

“進口白米不屬於統製品, 10公斤包裝的進口白米,售價介於30至38令吉,之前為26令吉左右。”
本地白米的價格,維持在每公斤2令吉60仙的統製價格。
他建議,貿消部執法員監督本地白米供應情況,包括頻密到米較廠和白米批發商處調查。

“其二,是早日終結進口白米被國家稻米公司獨家壟斷的不良局面,讓人民可享用更便宜的白米。”
其三,規定持有白米AP入口準證的廠家,應把本地白米與進口白米的倉庫分開操作,避免不負責任的一方進行本地白米摻雜進口白米的“偷龍轉鳳”行為。
他說,第4是提高本地白米產量,年輕人加入稻米種植活動,以達致稻米產量增加,以減少依賴外國進口白米。
他續說,進口白米應原裝出售,不需再重新包裝。
“最近印度宣布禁止白米出口,越南也面對氣候因素造成白米減產。”
他提及,目前國內稻農仍取得劣質稻種,導致收割期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