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簡
APP
主頁 > 今日北馬 > 吉玻

國家文化遺產局與馬來西亞理科大學環球考古研究中心(GARC)

鉛縣佐拉斯山(Bukit Choras)

文 文 文

鉛縣發現1200年佛寺遺跡 還有2座 人型大小雕像

(鉛22日訊)宣布,在發現一個推測有1200年曆史,最大的佛教寺廟結構,也發現兩座人型大小的雕像。

位於日來峰北部的鉛縣佐拉斯山,被挖掘出一處估計有1200年曆史的佛教遺跡。

由GARC首席研究員納沙主導的團隊,也發現兩個保存良好的石膏(一種灰泥)製作的真人大小雕像,而其結構特征與印尼蘇門答臘島和西爪哇的室利佛逝(SriVijaya )王朝的文物相似。

國家文化遺產局主任阿茲米指出,考古挖掘工作是在8月28日連續進行兩周後,而此次的考古所得,是新冠肺炎疫情後的最重大發現。

被挖出的遺跡位於海拔52公尺高,如今與海岸線的距離是8公裏。

“這次的考古,最獨特的是大多數文物仍然完好,而寺廟的結構也是完整的。”

考古隊伍在古跡處,發現人型大小的雕像。

“這也是部門與11所本地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後的試行計劃後的第一個考古發現。”

他今日參觀遺跡現場後,在記者會上如是指出。

有Pallava文字的銘文文物。
被發現的古跡結構。

他透露,在考古挖掘工作考試在,在9月8日,挖掘工作已經暴露出寺廟的整片西牆,和南北的一半牆體,和基座的階梯。

“隊伍也發現了有Pallava文字的銘文和陶器碎片,而該遺跡相信是在第8和第9世紀建成,與布秧穀和室利佛逝的時間點相近。”

有Pallava文字的銘文文物。
被發現的古跡結構。
阿茲米(左2)講解佐拉斯山遺跡被發現的經過。

他說,在考古遺跡現場發現的雕像和文物,都被帶到GARC進行保存也進一步的研究。

他說,第二階段的進一步考古挖掘工作,預計將在12月再繼續。

理科大學副校長拿督阿都拉曼指出,該大學會繼續與遺產局合作,以繼續拓展考古工作,發掘更多考古旅遊產品。

“我相信布秧穀還有很多地方可以進行考古挖掘,而這些發現也可讓我們他探討,西方曆史所撰寫的曆史事件。”

與其他布秧穀遺跡是處在不同地點

納沙也指出,佐拉斯山發現的遺跡,最特別的是它完全與其他布秧穀遺跡是處在不同的地點,即完全孤立

他說,這項考古發現也在牽引新的疑問,即布秧穀和東南亞其他古王朝之間的文化關係。

“這個遺跡很特別,因為大多數布秧穀的遺跡,都在日來峰的南部,即傌莫和慕達河,但佐拉斯山的遺跡,是在日來峰北部,是完全被孤立的,我們也對能發現最大的佛教遺跡也覺得驚訝。”

他說,這也顯示這座山曾經是海角,之後因為沉積作用,海岸線被推到距離這個地點8公裏之外的地點,而該隊伍也希望很快會有更多的發現。

高興
高興
驚訝
驚訝
憤怒
憤怒
悲傷
悲傷
關懷
關懷
本网站将存储和使用您的 Cookie 数据,以改善在我们网站上的体验。
同意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