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晚會是很多社團年度活動,隻是因為疫情停頓了下來。如今,已處在疫情後,今年社團舉辦中秋晚會的情況,幾乎要回到疫情前的盛況。然而,晚會的數量多不代表內容素質高。
在眾多社團當中,就數檳州華人大會堂及檳州各姓氏青年團聯合委員會(青聯委),兩個組織所舉辦的中秋慶典規模最大,隻是今年出席的觀眾人數還是回不到疫情前。
青聯委主席在中秋慶典之前的一場記者會上說,希望青聯委今年辦的中秋慶典,可以當作是明年中秋慶典的熱身。主席似乎有預感的覺得,今年出席參與的民眾人數可能不如過去。
或許就如青聯委主席所言,因為過去3年疫情關係,大家都“關慣了”,一下子還不能適應這種大型、人潮多的活動。即便如此,觀眾人數不理想,也不盡然是因為疫情拖累到,活動內容也是一個因素吧。
如果有出席檳華堂和青聯委的中秋慶典,不免會發現其實兩者的內容呈現大同小異,比如DIY區、小食區等。如果再拉更遠來看,節目內容和新春廟會也很靠近,隻是多了燈謎或製作月餅來應節而已。
我們可以說,新春和中秋節相隔了半年,節目內容縱使“碰題”,也還會吸引民眾去“溫故知新”。可是檳華堂和青聯委的中秋晚會,也隻是相差了1個星期,如果節目內容差不多,相信很難吸引更多人。
其實,檳華堂和青聯委的中秋晚會,無論是時間點或地點上都很靠近,既然如此為何兩個組織不聯辦,集中人力、財力和腦力,辦一場高素質、有看頭又有新意的中秋晚會呢?
相信青聯委可以重演當年他們所打造新春廟會的“創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