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4日訊)威省市長拿督阿紮爾指出,盡管威省與檳島有很大的不同之處,然而農業仍然是威省的主導部分,擁有超過5萬公頃的土地被劃為農業地,占威省土地使用率的54.4%。
他說,威省在稻米生產方面,起著一定的作用,使到檳城成為馬來西亞主要的“飯碗”州屬之一。

他今日出席“威省生態旅遊及保護國際研討會”(SPICEC)活動,致詞時這麼說。
他指出,威省被鑒定為潛在的生態旅遊勝地,並擁有眾多珍貴的旅遊目的地,如阿曼島、直落鬥哇海灘、雙溪賴阿依淡達南教育森林公園、督坤森林公園、武吉班卓森林公園、慕達河、北賴河、吉輦河,以及檳榔東海火車橋等。
他也說,自2016年以來,威省一直在舉辦SPICEC活動,並定於每兩年舉辦一次。然而,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無法在2020年舉辦該活動,並推遲至今年複辦,以繼續為威省生態旅遊推向國際而努力。
“今年活動主題是’河流的力量與願望’。它不僅對居民,也對遊客有一定的吸引力,因此此次活動目的,是為了幫助威省發展生態旅遊業,借此給予最佳實踐、經驗和知識。”

他也說,河流持續受到威脅,而保護河流的原因無非是環境、文化和經濟價值。無論是通過農業、漁業還是為家庭供電,河流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以及帶來環境影響,也是人類社會最明顯的經濟價值。
這項研討論吸引多個國際組織代表逾400人參與,並邀請檳州元首敦阿末弗茲主持開幕。
副文:佳日星:疫後生態旅遊漸發展
檳州第二副首長佳日星說,疫前檳州經濟的兩大主幹是製造業及旅遊業,疫情期間旅遊業受到重創,疫後也逐漸恢複,但也著重在生態旅遊的發展,投入更多的精力推動。
他稱,提及生態旅遊,多數人會認為以檳島為主,但威省在生態旅遊的發展,後勁強大,其潛能與發展足以超越檳島,未來不容忽視。
“檳州政府自2008年所推動的綠意檳城概念,以及目前推展的2030檳城願景,是重家庭、擁綠地、精明州、耀全國等4大主題,與生態旅遊乃相輔相成,一起推動。”
因此,他也向檳州人民獻議,每一人種一棵樹,以便在明年地球日到來之前,可實落州政府種植50萬棵樹木的目標。
“目前,州政府成功號召種植47萬棵樹木,距離種植50萬棵樹木目標不遠,隻要每名檳州人民種一棵樹,就會達標及超越預定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