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还记得“关爱菜单”吗?
当初,国内贸易及生活成本部长拿督斯里沙拉胡丁阿育推介“关爱菜单”时,掀起讨论及热潮,有不少商家都纷纷加入这项计划。
但如今,在沙拉胡丁阿育离开的2个月多后,他所推介的“关爱菜单”似乎也走向没落。
有些商家是因为“关爱菜单”的反应不热烈,所以决定取消,但更多商家是因为无法承担原材料成本,无法再继续下去。
吉隆坡土着商贩协会主席莫哈末峇峇古迪指出,参与“关爱餐单”倡议的会员都因无力负担,已退出这项计划。
他说,由于小贩受“关爱餐单”限制,就算面对成本高涨也无法涨价,有顾客上门就必须提供“关爱菜单”,必须自行承担成本。
早在今年3月,槟城峇六拜一家餐厅老闆指出,他每天推出15份的鸡饭关爱菜单,但常因没卖完被迫浪费,因此已经取消有关计划。
商家如今面对最大的问题就是食材成本高涨,以白米为例,本地白米缺货,商家只能以更高价格购买进口白米,若是一般的交易,商家或会将成本转嫁消费者,但若是“爱心菜单”,就只能将价格维持在5令吉。
若是长久都面对物价上涨或缺货,又或是市场反应不热烈的情况,那商家也很难维持“爱心菜单”。
哦,对了,经济部长拉菲兹也说,“国内通货膨胀已下降,但是人民却未察觉”,原因是人民经常外食,导致每月月底钱不够用。
但若大家都“听话”不外食,“关爱菜单”会不会继续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