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還記得“關愛菜單”嗎?
當初,國內貿易及生活成本部長拿督斯裏沙拉胡丁阿育推介“關愛菜單”時,掀起討論及熱潮,有不少商家都紛紛加入這項計劃。
但如今,在沙拉胡丁阿育離開的2個月多後,他所推介的“關愛菜單”似乎也走向沒落。
有些商家是因為“關愛菜單”的反應不熱烈,所以決定取消,但更多商家是因為無法承擔原材料成本,無法再繼續下去。
吉隆坡土著商販協會主席莫哈末峇峇古迪指出,參與“關愛餐單”倡議的會員都因無力負擔,已退出這項計劃。
他說,由於小販受“關愛餐單”限製,就算面對成本高漲也無法漲價,有顧客上門就必須提供“關愛菜單”,必須自行承擔成本。
早在今年3月,檳城峇六拜一家餐廳老闆指出,他每天推出15份的雞飯關愛菜單,但常因沒賣完被迫浪費,因此已經取消有關計劃。
商家如今面對最大的問題就是食材成本高漲,以白米為例,本地白米缺貨,商家只能以更高價格購買進口白米,若是一般的交易,商家或會將成本轉嫁消費者,但若是“愛心菜單”,就只能將價格維持在5令吉。
若是長久都面對物價上漲或缺貨,又或是市場反應不熱烈的情況,那商家也很難維持“愛心菜單”。
哦,對了,經濟部長拉菲茲也說,“國內通貨膨脹已下降,但是人民卻未察覺”,原因是人民經常外食,導致每月月底錢不夠用。
但若大家都“聽話”不外食,“關愛菜單”會不會繼續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