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7日訊)檳城消費人協會主席莫希丁阿都卡迪說,因種子被當作商品,大馬農業除了失去本土的植物品種和種子,也失去很多傳統食物知識和文化。
他說,大馬農業工業化和種子商業化背後的勢力,侵蝕種子多樣性、農業生物多樣性和農民的種子製度。

他說,大馬有約90%菜農依靠進口的種子,世界種子市場是由10家公司控制,其中一些是農業化學品市場的大企業,難怪農民買種子常常和農業化學品捆綁在一起。
該會日前舉辦2023年綠色行動周展賣會,今年主題是“共享社區”,旨在提倡可持續、合作、公平和創意的生活方式。
該會今年把活動焦點放在種子分享,提高公眾對社區和農民的種子製度的認識。
莫希丁阿都卡迪認為,大馬必須收回種子控制權,讓農民的種子製度和社區留種成為主流。
“我們希望通過種子分享會,提高大家對本地和土生土長的植物品種的認識。我們已建立許多社區種子儲存處和種子保護者,其中包括檳消協本身,而且已獲得社區留種倡議(Inisiatif Rizab Benih)明文記錄。”
他說,該會早前主辦網上研討會,重點討論了基因工程和種子商業化的影響,很多人並不知道,大馬從2010年至今已批準進口57種轉基因農產品,如玉米、黃豆、馬鈴薯、苜蓿(飼料草)、甜菜、棉花、加拿大油菜和油菜籽,用來加工成為食品和飼料。
“沒有了傳統的種子多樣性,大馬農民和種植者將會失去應對氣候變化和作物蟲病害的反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