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罗士打11日讯)吉打州务大臣莫哈末沙努西对于反贪会最近揭发吉州一家米商涉及欺诈供应,获得州政府旗下一家农业公司每年价值超过1亿令吉的白米供应合约一事,澄清此事件是在7年前年发生,并质疑反贪会为何旧事重提?让州政府在目前白米“闹荒”时期,成了“代罪羔羊”。

沙努西(右2)主持州行政议会,并见证其政治秘书祖基菲宣誓就职。(图取自UPDA)
他续说,反贪会揭露此事件时,内容并不全面,媒体也没深入跟进,再加上网民炒作下,让民众误会了本地白米短缺与州政府有牵连。
他说,事件在2016年至2017年期间发生,当时州政府发现不妥当后立刻终止合约。”
他警告,有关媒体和网民必须在24小时内撤下帖文和新闻,否则州政府将采取法律行动。
反贪污委员会揭发吉打州一家米商涉及欺诈供应,并在获得州政府旗下一家农业公司每年价值超过1亿令吉的白米供应合约後,没按规定供应2万8000公吨白米。
沙努西今日主持州行政议会后,在记者会作出澄清。
沙努西也促请反贪会能发出该案完整的内容,而州政府律师团会深入探讨反贪会的文告内容。
他说,州政府的管辖范围只限于土地丶水源和宗教事务,白米供应则中央政府的权限,并强调白米短缺与州政府毫无关系。
他认为,近来中央政府管辖的部门似乎正在找“代罪羔羊”,把政府机构执法不当的弱点怪罪在州政府。
另一方面,他也说,吉打州共有67间米较厂公司,而有58间属于活跃。这米较厂中,41间属于非土着丶15间土著和11间属国家稻米公司(BERNAS),执法员可监督贮米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