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羅士打11日訊)吉打州務大臣莫哈末沙努西對於反貪會最近揭發吉州一家米商涉及欺詐供應,獲得州政府旗下一家農業公司每年價值超過1億令吉的白米供應合約一事,澄清此事件是在7年前年發生,並質疑反貪會為何舊事重提?讓州政府在目前白米“鬧荒”時期,成了“代罪羔羊”。

沙努西(右2)主持州行政議會,並見證其政治秘書祖基菲宣誓就職。(圖取自UPDA)
他續說,反貪會揭露此事件時,內容並不全面,媒體也沒深入跟進,再加上網民炒作下,讓民眾誤會了本地白米短缺與州政府有牽連。
他說,事件在2016年至2017年期間發生,當時州政府發現不妥當後立刻終止合約。”
他警告,有關媒體和網民必須在24小時內撤下帖文和新聞,否則州政府將采取法律行動。
反貪汙委員會揭發吉打州一家米商涉及欺詐供應,並在獲得州政府旗下一家農業公司每年價值超過1億令吉的白米供應合約後,沒按規定供應2萬8000公噸白米。
沙努西今日主持州行政議會後,在記者會作出澄清。
沙努西也促請反貪會能發出該案完整的內容,而州政府律師團會深入探討反貪會的文告內容。
他說,州政府的管轄範圍隻限於土地丶水源和宗教事務,白米供應則中央政府的權限,並強調白米短缺與州政府毫無關係。
他認為,近來中央政府管轄的部門似乎正在找“代罪羔羊”,把政府機構執法不當的弱點怪罪在州政府。
另一方面,他也說,吉打州共有67間米較廠公司,而有58間屬於活躍。這米較廠中,41間屬於非土著丶15間土著和11間屬國家稻米公司(BERNAS),執法員可監督貯米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