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物价上涨已成为“常态”,有不少日用品及基本食材的价格都在涨,经常可以听到有人埋怨“又涨价了”。
各种食材越买就越贵,就算不外食,去个市集购买食材回家自己煮食,原材料也是一笔不少的费用。
食物商品价格高,无非就是供不应求,市场上缺货导致价格高,又或是成本高,所以必须提高商品价格,商家才不会亏损。
这是市场经济学。
要维持及平衡物价,就必须要政府补贴,从过去到现在,人们都在享受着政府的补贴,包括汽油补贴、电费补贴及其他食品补贴等。
还有一个最直接的补贴,就是“昌明农业市集”,是让业者出售新鲜的产品及统制品,价格比市价便宜10%至30%,主要会集中在人民组屋、住宅区、城市内的贫困区以及郊区进行。
这项市集或是由政府补贴,或是由国州议员津贴。
虽然这类昌明市集确实能够让民众买到比市价便宜的农产品,也能否减轻民众的生活负担,但并非每天都会在大家的住家附近举办,是久久才会有一次。
而且,每次所售卖的便宜商品也有限,民众必须要抢购及限购。
这次特价买的食材吃完了,那昌明市集什么时候会再来?
人民要的是便宜又稳定的商品价格,而不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来到住家附近的昌明市集。
昌明市集确实是可以短暂协助减轻人民负担,但也并非长久之计,政府更应该做的,是致力解决物价高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