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星期,被討論得最熾烈的就是浮羅交怡和合艾的旅遊業。
根據報導,浮羅交怡在屠妖節長周末的三星級以上的酒店客房預訂率隻有區區10%;而另一邊廂,合艾在同一時期,酒店幾乎都爆滿,而9成以上來自馬來西亞旅客。
隻要問問身邊的人,合艾或浮羅交怡,他們會選去那個地方旅遊,相信大部分人都選擇合艾。
浮羅交怡也有業者指出,該島並非沒有遊客,也不可能變成鬼市,並指出因為開放之後的報複性旅遊,所以近期一些本地遊客不可短期內再度重遊(浮羅交怡)。
然而,我就有知道一些人,一年去合艾超過10次都不會厭倦,即便關卡塞車塞到爆,他們依然奔向泰國,所以來過暫時不會再重遊,隻是廢話,因為合艾根本沒這個問題。
我國的貨幣對比泰銖不斷下滑,但為何大家還是覺得泰國比較便宜,性價比較高?
我就舉個物價對比,在泰國,一杯意式咖啡,或許45泰銖(約6令吉)就買得到,但在馬來西亞,大約都是7至9令吉以上,一些飲料甚至15令吉以上,價格差別如此大,但泰國商家也一樣提供舒服的環境和友善的服務。
除此,也有人說,泰國本身就是幹旅遊,所以旅遊強,然而實際上浮羅交怡也主要都是在幹旅遊,但為何浮羅交怡的旅遊氛圍,會相差那麼多呢?
我認為,整體國內旅遊拘束的氛圍,是浮羅交怡比不上泰國的一大因素,雖然有業者說交怡海邊還是有鬼佬穿著短褲比基尼,但大家心裏明白,雖然做著同樣一件事,在本地或多或少會被投以異樣眼光,會被一些人從頭到腳“掃描”,但泰國就完全沒有這種問題。
這種拘謹的氛圍是整個國家一起營造出來的,因為我們的朝野總為了宗教相關的瑣事在吵,也為了選票,不斷奔赴符合“宗教教義”大方向。
但最矛盾的是,合艾街頭最多的大馬遊客,已經是友族而不是華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