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簡
APP
主頁 > 今日北馬 > 威省

垃圾源頭分類政策

疫情

文 文 文

明年中執法 助回收垃圾 快重拾分類好習慣 別以有繳稅當借口

(大山腳21日訊)丟垃圾前,隻要求你多做分類的動作,一個小小的分類舉動對環境幫助大!

保護環境刻不容緩,為解決檳州垃圾問題,以及延長檳州僅存浮羅布隆垃圾土埋場的壽命,檳州政府雖在2017年落實,但起初隻是以教育群眾的方式推行。



拍攝:羅健傑

後因爆發讓一切“打回原形”,基於健康衛生因素,居民鮮少分類,疫後亦保持沒分類的習慣,加上尚未執法故無法有效落實。

南美園第四期資源回收再循環慈善中心內堆滿各式各樣的回收物,一些還有在進行資源回收的民眾,依然會繼續拿到該中心回收。
威省市政廳目前還有在收集可回收垃圾,民眾隻需將可循環的廢物包好,放置在垃圾桶旁,由市政廳員工每逢周六前來收取。

盡管大部分居民疫後依舊延續上述生活方式,但一些居民和社區還是有進行垃圾源頭分類,也在推動循環工作的他們受訪時認為,政府是時候“軟硬兼施”落實政策。

2001年就運作至今的南美園第四期資源回收再循環慈善中心,負責人之一莊慶鴻(70歲)說,後該中心的資源回收一度暫停,隨後恢複,運來回收的資源有所減少,原因是社區上也有資源羅厘進來回收,但這總好過垃圾被丟到土埋場。

居住在南美園至少40年的他說,落實前後,當地居民都積極響應環保,甚至在更早的2005年,該中心已推著三輪車,沿戶收取可循環的垃圾,在三輪車於2016年損壞後,居民就自行載送來回收。

“南美園第四期264戶居民,響應程度高達70%至80%,因此我們全力支持該政策及執法,雖然執法的效果會好過教育,但政府應軟硬兼施。”

李有福(左起)、莊慶鴻,鼓勵民眾響應分類垃圾,為地球環境著想,丟垃圾前多做一個分類的小小動作。
民眾可將循環物品運載到南美園第四期資源回收再循環慈善中心,擺放在外,該中心負責人會自行分類。

“很多人總是以一句我有繳付門牌稅,就把丟垃圾後的一切工作,交給市政廳,這是不對的,因為民眾必須做一件事(分類)了才能丟。”

他補充,威省很大,要收完所有的垃圾挑戰大,檳民要盡身為人民的責任,不要把“有繳稅”掛在嘴邊。

檳州地方政府及城鄉規劃委員會主席方美錸日前指出,檳威市政廳從現在起至明年6月,將先進行一輪教育活動,預計明年6月過後,會重啟,並正式執法。

有做 好過沒做

莊慶鴻說,政府從鼓勵響應環保、分類垃圾到如今明年6月要執法,一步步來總好過完全不動,雖然檳州循環率冠全國,但仍未達到環保分子的理想程度。

他說,重啟的問題和挑戰,在於家庭分類垃圾;其實,家中的許多垃圾都是自己用錢“買”進來,購物後就會產生廢料,何不盡一點責任順手分類方便他人?

南美園第四期居民不但踴躍響應環保,也把社區上的環境打理照顧清潔。
電子產品不斷推陳出新,導致民眾頻密汰換,使得電子廢料增加。
民眾收集好鋁罐,運送到環保中心內回收。

“廚餘也隻是腐爛後才會發出臭味,但你在吃著食物時,為何不覺得臭?可見,在廚餘發臭前,居民平時隻要多做分類的動作,把廚餘和其他可循環的垃圾分開來,就能大大方便回收。”

居住在南美園36年的李有福(70歲)說,2017年落實垃圾源頭分類後,有些居民覺得麻煩,就沒有再分類,加上爆發後,這項政策也就不了了之。

曾一度收取10噸廢料 收入全捐慈善

占地250平方呎的南美園第四期資源回收再循環慈善中心,威省市政廳每月會來記錄該中心的循環量,目前存放著約3噸的可循環廢料。

該中心多年前曾創下連續3個月收取10噸以上的廢料,居民可自由將廢料載送至該中心前放置,讓該中心負責人進一步分類。

鋁箔紙有耐熱防潮的特性,不容易分解,在前市長拿督斯裏羅查裏的推動下,鼓勵民眾創意製作、編織成手提環保袋。
環保中心內應有盡有,除了螺絲釘、電線,更包括“收集成桶”的各種鈕扣。

莊慶鴻說,該中心純粹是為慈善而設,一分錢都不進口袋,變賣後100%捐助孤兒院、安老院、義務消防隊團體等對社會有貢獻的組織。

“此前平均每月可獲得5000至6000令吉收入捐助;但後,加上也有許多專車來住宅區回收,因此目前數個月才隻有數千令吉。”

他說,該中心在居民努力下,逐漸從一片空地發展成為有蓋中心,甚至後方還有一小片地段供轉化廚餘用耕種,不過由於後疏於打理,土地需經一番處理才能重新種植。

提數建議 加大循環力度

莊慶鴻建議政府,使用專車進入住宅區回收廚餘,引進攪碎機處理塑料,鼓勵社區參觀垃圾場了解垃圾處理過程,同時鼓勵校方回收學生已不要用的作業簿,為學校添加收入也能響應環保。

“最好是作業簿書皮拆開分類,因黑白紙可賣高價,該中心年尾都會收到許多作業簿,有的根本就隻是書面寫了名字,但翻開內頁卻空白一片,有如新的一樣。”

一大串辛苦揮汗運動比賽得來的獎牌,如今被當廢物丟棄,送到環保中心內回收。

曾從事塑料行業的他,後來也積極參與威省市政廳LA21地方議程,經常代表非政府組織在威省市廳會議上提供環保意見。

他分享,日本循環工作做得很好及相當細致,比如除了一般的廢物回收,當地居民若家中有大型的廢物要循環,需到當地的市政廳購買貼紙,貼在該廢物後,才能被回收。

他也提到,中國、新加坡也做得不錯,政府必須向外國取經學習。

部分垃圾回收 面對挑戰

莊慶鴻認為,部分垃圾回收面對挑戰,如寶麗龍、玻璃瓶和輕薄塑料紙,有些塑料紙太輕,回收商不願回收,難處理。

他建議引進攪碎機處理一些可再循環的廢料,研究製作成其他材料,比如國外將之攪碎後混合用於鋪柏油路。

環保中心使用廚餘製作成酵素。

他說,每天大量產生的尿片廢料,也令人頭痛,國外的焚化處理方法雖有效,但卻會造成另一項汙染,目前居民應自行另外包起,避免參雜汙染其他垃圾,導致回收困難。

“生活一直在前進,法律也會改革,不能原地踏步,如今要重啟政策,居民協會、鄉管會、睦鄰計劃等都要動起來經常宣導,也要倡導減用塑料袋。”

他補充,該中心參與環保工作教育群眾多年,勸告無數公眾,有些人聽得進去,但有些人沒聽進去。

有習慣回收 民眾會回收

南美園第二三四期鄉管會主席陳清伊說,當地約50%居民有循環廢物的習慣,都知道資源中心回收車輛一周來幾次,因此會自動把廢物放屋外進行回收。

檸檬園斯裏鵝鎷公寓共管機構主席吉斯瑪瓦蒂(44歲)說,該公寓居民已有10年左右,自發進行垃圾分類及循環工作,若政府明年6月重啟垃圾源頭分類,這是好的政策,並會給予支持。

陳潤輝。

另一方面,威省市議員陳潤輝說,市政廳每逢周六早上有到每個住宅區,收取居民放置在垃圾桶旁可回收的廢料。

“在該源頭垃圾分類政策下,隻需將可循環的廢料分類出來,每逢周六放在垃圾桶旁邊,讓市政廳員工回收;期間,民眾考量健康和衛生因素,就沒有再分類丟棄。”

報導/攝影:羅健傑

高興
高興
驚訝
驚訝
憤怒
憤怒
悲傷
悲傷
關懷
關懷

垃圾源頭分類政策

疫情

相關文章

辣死你嗎|羅健傑:善忘的人類

垃圾源頭分類政策 將啟動罰款措施 拉占德蘭:違例者最高罰500

今日北馬頭條 | 連假國內外遊客湧入檳 升旗山每日迎超過7000人次

新冠肺炎︱魏子森:檳疫情99.7% 屬在家隔離案例

方美錸:明年6月 重啟垃圾源頭分類政策

疫情幾時反彈 誰也說不準 民眾冀保留公交強製口罩令

本网站将存储和使用您的 Cookie 数据,以改善在我们网站上的体验。
同意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