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22日訊)耗資1950萬令吉興建的詩布朗再也巴刹及小販中心,將在2024年8月竣工,將設有112個濕貨攤位、51個幹貨攤位,以及90個熟食小販攤位。
威省市長拿督阿紮爾接受《星報》訪問時說,該占地5.05公頃的新巴刹及小販中心,目前施工已進入最後階段,預計明年8月31日完工。
他說,在新地點範圍內也會劃分220個地段,作為街道購物區,同時設有管理辦公室、祈禱室、殘障人士專用廁所和垃圾站。
“新地點也有安裝圍欄和增添照明設備,讓安全更有保障,以及配備適合殘疾人士使用的設施,如坡道、觸覺地面和殘疾人士泊車位等。
他希望在新巴刹和小販中心啟用後,居住在詩布朗再也及周邊地區的民眾,能從中受惠。


該巴刹重建計劃是於2018年提出,由檳州發展機構負責。竣工後,將移交給威省市政廳管理。
詩布朗再也區州議員伊之哈夏指出,新巴刹和小販中心啟用,將有助於刺激地方上經濟,希望工程能盡快完成。
他認為,發展商、威省市廳和該巴刹販商公會必須舉行會議,以便所有主要利益相關者,特別是販商們能充分了解新巴刹的基本設施和攤位安排。
“一切都須以透明的方式進行,並優先考慮現有的販商,同時也要有一個審查程序,刪除不再營業的販商名字,以便為新申請者提供機會。”
臨時巴刹200販商 迫不及待要遷入
詩布朗再也臨時巴刹和小販中心的200名販商,已迫不及待要遷入新巴刹,並希望新巴刹的攤位租金合理,同時擁有寬敞的泊車位。
賣菜約有30年的林國德(53歲,譯音)告訴《星報》,他對州政府推動重建詩布朗再也巴刹,表示感激,但希望新巴刹租金是販商們負擔得起。
“我在這裏營業,每月僅需繳付55令吉的租金。”

商人莫哈末尤索夫(49歲)指出,施工中的新巴刹,距離臨時巴刹僅3分鍾車程,希望新巴刹能成為詩布朗再也雙威鎮的新地標。
“現有的臨時巴刹地點並不理想,人滿為患,且泊車位也不足夠。”
在詩布朗再也生活了30多年的商人Y.納尼斯瓦蘭(56歲),也有同感。他說,臨時巴刹難以找到泊車位,尤其在周末和公共假期,若把車泊在路邊,又會接到交警罰單。
售賣雜貨逾30年的A.馬亨蘭(62歲)強調,新巴刹能促進當地的社會經濟,希望當局能加快施工完成。
家庭主婦張女士(70歲)則希望新巴刹空間寬敞、通風良好,且具有現代感。
印度煎餅小販卡馬(42歲)相信新巴刹落成,將為消費者帶來更清新、明亮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