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27日訊)生態與氣候聯盟(JEDI)反駁檳州行政議員法米再諾言論,認為對方以捕魚船的位置,來斷定檳島南部填海計劃所在並非主要捕魚區不正確,反而應該追蹤漁民漂網的移動。
該組織今日發文告時,反駁法米再諾指2014年至2020年期間,漁獲不減反增的說法。
法米再諾也是檳州農業技術與糧食安全委員會主席,他日前在州議會總結時指出,上述期間檳島進行5項填海計劃,但並未發現漁獲數量持續減少,反而2020年比2014年漁獲,增加24%。
針對此,JEDI發文告時指出,根據漁業局2012年至2022年的魚兒上岸量數據,一些主要魚類的數據顯示下跌。
“其中,克拉馬魚(Ikan Gelama)的上岸量從2013年的5771公噸,下跌至2022年的1861公噸,減少67.65%。”
文告指出,鯔魚(Ikan Belanak)的上岸量,也從2013年的209公噸下跌至2022年的120公噸,減少 42.58%。
JEDI建議法米再諾,專注於特定的漁獲的數量,而不僅僅是整體漁獲,研究各種魚類的上岸量,才能提供更準確的概況。
JEDI也促請法米再諾,設立一個特別工作小組以確保在填海項目期間,維護食品安全。
JEDI認為,作為掌管糧食安全的行政議員,法米再諾應分配資源,對沿海漁民的漁獲進行日常評估,避免僅依賴年度報告。
該組織認為,正在進行的檳島南部填海工程,有引發海鮮危機的可能性。
“及時幹預非常重要,而不是等到年尾才采取行動,是社區無法承擔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