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前,檳城國際機場發生“擠沙丁魚”情況,外國人在抵達機場後,必須要排上數小時的隊伍,才可以順利在移民局入境櫃台辦理入境手續,因此不少遊客的不滿。
從現場“受困者”所拍攝及提供的照片來看,檳城機場的入境廳滿滿都是人潮,排隊的隊伍從入境櫃台排到樓上去,甚至連手扶梯也站滿了人。
在本月1日開始出現擁擠情況,可以說是因為移民局櫃台沒有全開,再加上政府落實新的填寫電子入境卡措施,才導致情況失控,但在過了幾天後,還是出現擁擠情況,只能說,檳城機場太小了。
以一架飛機載300人來計算,隻要同時有3班國際航班抵達,就有近千人排隊等待入境,而檳城僅有10個遊客入境櫃台,平均來算,每個櫃台需要服務100個遊客,當整千人同時擠在一個狹小空間,就變成“擠沙丁魚”了。
檳城作為聞名全球的旅遊地點,遊客才踏上檳城的土地,就已經有不好的體驗,對我國的第一印象已經大打折扣,就算旅遊景點有多好玩、食物有多好吃,若想到必須要在機場排隊等上數小時才能入境,再來旅遊的興致恐怕也會減少很多。
就如檳首長曹觀友在州議會時曾說過,檳城是我國的一份子,需要資源來協助中央獲得好的成績,而檳城所獲的成就,將成為國家指標的其中一部分。
同樣的道理,遊客對檳城,尤其是檳城機場有不好的印象,也是會對我國造成影響。
雖然交通部已宣布明年9月落實檳機場擴建計劃,但擴建機場是刻不容緩啊,速度應該加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