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8日訊)後新冠疫情時代,使到猝死案例頻傳,即使隻有一間房產,人們也受促盡早規劃遺囑,避免繁瑣的房屋轉名問題,拖累子孫。
負責房地產事務律師拿督孫意誌,接受《中國報》訪問時說,隨著新冠疫情的大環境,顯示生命無常,大大提高了民眾對立遺囑及房屋產權過戶的覺醒意識。

早在18年前,他開啟律師生涯時,立遺囑屬於當下人們忌諱的話題,而這個情況約2015年左右稍微緩和,疫情之後至今更是普遍化。
“當代幾乎男女老少、不分年齡或背景,都會立遺囑,省去身後事繁瑣的財產處理問題,也避免爭家產的情況上演。”
他說,許多為人父母者,都不喜歡孩子在其死後,為了家產,甚至是為數不多的財產,吵得支離破碎,這也是立遺囑的原因之一。
他強調,立遺囑即把財產平均分配、安排妥當後,父母們也走得安心,子女也開心。

2023年財政預算案,政府曾宣布今年4月1日起,家人之間的房產轉名,尤其是父母將產權過戶孩子,或爺孫隔代轉名的首100萬令吉房產印花稅將全免,一律隻收10令吉手續費。
若房地產售價超過100萬令吉,則餘額按從價稅計算,且享有高達50%的稅務減免。
孫意誌指,有關優惠將於今年12月31日結束,有意者可以趁著優惠期間辦一辦。
父母轉讓房產 冀子女仍有“避風港”
孫意誌的律師事務所,經營近2個月,在印花稅優惠期間,曾聽聞父母對轉讓房產的顧慮,即為人父母者怕產權過戶後,孩子把他們送入老人院,把房產變賣的資金用來周轉,或買其他的房子。
他說,在進行房屋轉名手續時,有的父母還附加做一些保障協議,但這個保障也是有冒險性,因為產權過戶孩子,就是屬於孩子的名義了。
“無論如何,父母轉讓房產,是以疼愛子女為出發點,子女務必懷著感恩的心接受,甚至代代傳承,不要辜負他們的苦心。”
他強調,父母把房產轉讓給孩子也是一場豪賭,孩子不要等到年節才來陪伴父母,孝心是從平日做起,才無愧於親恩。
報導、攝影:黃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