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檳州你幹的一代的業者,日前接到地方政府發出通知信,不允許他們在大寶森節的3天期間賣酒,讓業者務必感到震驚,但最終發出的56張“通知”,51張被撤回,隻維持原有的5間。
在大寶森節禁酒,作為全國第三大的慶典地點,據了解因為過去曾有民眾酒後鬧事,因此瓜拉姆拉縣警方已執行多年的禁酒禁令,但隻限於廟宇附近的商家。
雙溪大年的慶典,更多的是本地的信徒,沒涉及遊客,因此一些食肆或商店,根本不需要警方禁止,就會選擇休業或不賣酒,以免發生事端。
然而,檳島是旅遊地區,有許多的遊客,一下子禁止56間店賣酒,讓人未免覺得非常莫名其妙,商家的震撼,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直至媒體報導後,檳島市政局才召開記者會說是“技術問題”,並指已撤回51間店的通告。
至於是不是真的是技術問題,還是有人想要探測水溫,會有人擅自發出通告,檳島市政局和檳州政府,都應該進一步展開調查,一了解是否有人涉及濫權,擅發通告,如是,這些人也應該被采取法律行動。
類似的禁令,與穿短褲去警察局被禁止報案或去醫院求醫也禁止穿短褲,本質上是一樣的,即都存在宗教的元素。
近年來,存有宗教元素的措施越來越多,非巫裔群體肯定會感到不安,但似乎很難改變,如玻州從鼓勵業者在招牌上放爪夷文就是跟州政府友善,到變層強製規定在所有新招牌加上爪夷文,非穆社會都很難發聲。
試想想,如果向其餘51個商家發出大寶森節禁酒通告的情況,是發生在2008年之前,恐怕當時的執政黨,肯定會被罵到狗血淋頭。
隻是,在2024,就隻需要輕描淡寫,說是技術問題,事情就會被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涉及者可能一點事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