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溪大年2日訊)馬華總會長拿督斯裏魏家祥指出,吉打馬佬遷移至雙溪大年的培智華小新校舍,至今耗費500萬令吉,而馬華公會在過程中除了協助張羅逾半的建設經費,但最關鍵是OIB集團獻地,才促成建校計劃得以完成。
他說,OIB集團在該地點共有逾百英畝地段,而能撥出逾5英畝是非常難得的,若以每平方尺15令吉低價計算,培智的校地就值得392萬令吉。
他今早為培智華小新校舍主持啟用儀式時,如是指出。

他說,馬華從1999年至今,成功申請127張華小建校遷校準證,其中101間已完成,從吉打華玲馬佬搬遷至雙溪大年的培智華小,也是其中一所。
他說,這是他見證第三所“培智”華小的遷校,另2間是在柔佛。

他補充,由政府承建的新學校,有者需花3000多萬令吉,反觀由華校董事部所籌建的新學校,造價遠遠更實惠,而撥款讓華社建校,事實上也可以讓政府能省下不少經費。
“這也是為何馬華要求政府能把撥款撥給華小董事部,因為華小董事部精打細算,會想盡辦法讓撥款發揮最大的價值。”
他也建議房地部也可以把要給學校提升廁所的撥款,直接撥給學校董事部。
魏家祥也揶揄自己今天隻為新校舍主持啟用儀式,並說:“學校開幕儀式就由教育部長前來主持,董事部或許可以在部長前來主持開幕儀式,再向部長申請開校費用,以減輕董家協的負擔。”
出席者包括董事長已故陳彥龍夫人甄麗美、家協主席兼副董事長丘啟祥、大年華團主席楊金福、OIB代表劉國森、馬華總秘書拿督張盛聞、副總會長拿督陳德欽及吉州主席蔡通易等。

料最後一所微小遷至大年
吉州華校董聯會主席莊俊隆指出,在2008年之前,雙溪大年共有7所華小,如今加上培智華小,大年有9所華小,然而雙溪大年的華小學生人數,已從2009年的7100名學生,減少至4800人。
“華小華裔生人數減少,但非華裔生人數增加,以2008年7間華小和2024年9間華小來計算,等於每所華小平均學生人數已減半,這也意味著雙溪大年不再需要新華小,培智也會是最後一所搬遷至大年的微型華小。”
他說,吉打州的華小生,在2009年共有2萬6500人,去年已跌破2萬即隻有1萬8300人,而學生人數少過150人的微型華小,也從2009年的43所,增加至2023年的52所。
他指出,根據這樣的趨勢,吉打微型華小將繼續迎來招生和維持學生來源的嚴峻挑戰,因此未來隻會有遷校或合並學校的可能。


盧新治:欣慰年輕人參與華教 傳承華教
培智華小遷校/建校委員會主席盧新治指出,總共耗資500萬令吉(還不包括土地的價值)的新校舍與硬體設備今天順利完成,並在3月新學期順利開課。
他感謝發展商OIB集團, 捐獻一塊5.2英畝校地,同時也感謝馬華的協助,為遷校委員會張羅了250萬令吉經費。
他說,吉州各華校教職員也於2017年,所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演唱會,在各階層人士、商家、社團與二街小販等的支持下,共籌獲120萬令吉;2019年則獲得中央政府撥款100萬令吉,並舉辦了動土禮。
他也指出,在參與遷校的過程,最讓人覺得有意義的是有不少年輕人的參與,這也無形中為華教栽培接班人新血,華教才能繼續在這片土地傳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