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龍年時,華人最常聽到長輩這麽叮嚀,多生“龍寶寶”。
如今不隻長輩這樣說,就連議員也為華裔生育率“操心”。不隻公正黨峇央峇魯區國會議員沈誌勤,如今就連吉打州務大臣莫哈末沙努西也公開呼籲華裔多生孩子,生個“龍子龍女”,讓這個龍年大家一起“旺”。
多生孩子,就代表能“旺”?活在目前百物漲價的人,當然明白那是不可能的事。
要生活“旺”,首要條件就是要有強大的經濟基礎,要做到這點,就要有一片光明的經濟發展前景,包括良好吸引外資的投資環境,民眾的生活素質大幅度獲得改善。
要做到這些,與個人或民族有沒有多生“龍寶寶”並沒有關係,而是要靠政府。
意思是,隻要政府,尤其是政治人物少點政治操作,不要爽爽就講一些,或做一些打擊投資者信心的言論與政策,再把全副心思與心機放在搞好經濟,吸引更多投資者來大馬,就能為本地人增加就業機會,甚至,可尋找更多商機。
隻要有更好的工作丶有商機丶找到吃,日子才會過得越來越好,生活 才有“旺”字可言。
同樣的道理,近期拋出“沒有學生(華裔生),華小還能生存嗎?”疑問的沈誌勤,以數據與理據向華裔分析增加生育的重要性,但對現在的年輕一代來說,經濟能力的考量比一切,包括民族權益更為重要。
意思是,要求年輕一代,尤其是雙薪家庭者多生育,但生育後呢?由誰照顧是一個問題,找人照顧又涉及財務負擔能力的問題。尤其在目前樣樣漲價的年代 ,普通家庭家庭生一兩個,勉強可以,如果再生多幾個,一樣須回歸到能力負擔的問題。
當然,不管是沈誌勤也好,沙努西也罷,他們呼籲華裔多生“龍寶寶”出發點是好的,隻是要人民多生育,那他們所屬的政府,也得加把勁,把經濟搞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