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簡
APP
主頁 > 今日北馬 > 威省

媒體

新聞工作者

道德守則

評議會

文 文 文

記者倫理守則無法解決假新聞傳播 拉馬沙米 : 假新聞源自政治人物

(北海22日訊)前檳州第二副首長拉馬沙米說,《馬來西亞記者》無法解決假新聞傳播的問題,因為假新聞其實經常是源自政治人物等人。

“通過國家官僚機構即新聞局來發放人員許可證的做法,已曝露政府想要壓製的企圖心。”

他強調,不認同政府製定記者的做法,並表明如今政府已難以代表社會多數利益。

拉馬沙米

他昨日發文告說,雖然政府指,新版守則是1989年由新聞局(Japen)審查的新版本,但民眾肯定會擔心修訂版的守則會不利於自由。

“政府與其多管閑事的指揮記者應該和不應該做什麽,倒不如將《馬來西亞記者》的製定或改進工作留給自行處理。

他也說,就連前鄉村與區域發展部副部長西華拉沙也指,政府應把製定這項守則”的工作,交由即將成立的大馬處理。

“這無法反映(政府)清晰理解的角色,並且不應該存在兩份守則,即一份來自政府,另一份則來自獨立的。守則來自,才是唯一合乎邏輯的作法。”

通訊部日前推介新版的《馬來西亞記者倫理守則》,以取代35年前就開始使用的舊版守則,過後,通訊部長法米說,這份守則也將是官方文件,並作為當局頒發或取消證的依據及參考。

不過,該守則推出後馬上引起反彈,和民間組織擔心,政府會使用這項守則和證來牽製的運作,同時擔憂這跟即將成立的的角色有所衝突。

高興
高興
4
驚訝
驚訝
4
憤怒
憤怒
18
悲傷
悲傷
42
關懷
關懷
0

媒體

新聞工作者

道德守則

評議會

相關文章

辣死你嗎|羅健傑:警民、警媒合作

突發狀況多 工作環境惡劣 媒體人也會壓力成疾

“媒體依然扮演第四權角色” 曹觀友望與媒體互相合作

教育部命學府須買馬來報 峇眼馬華:別邊緣化其他語言紙媒

讚中文報傳民情 推政策 方美錸與媒體聚餐慰勞

曹觀友:作為負責任媒體 應了解製水措施不可避免

本网站将存储和使用您的 Cookie 数据,以改善在我们网站上的体验。
同意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