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羅士打25日訊)中央政府與國家生活成本行動理事會(NACCOL)召開特別會議所討論出來的結果,恐怕是以犧牲農民作為代價,讓消費者取得勝利。
農民們認為,加強對稻米產業的執法,並審查進口白米的定價,以降低售價,並無法解決稻農所面對的問題。
慕達農業發展局(MADA)農民行動委員會主席仄阿尼受訪時指出,本地白米從2008年以來就一直維持著同樣的價格,即一公斤2令吉60仙。
他認為,政府的決定與消除稻農貧困的目標不一致,如今仍有逾24萬名稻農在酷熱和雨中辛勤耕耘,仍在受苦。
他說,許多人都投訴白米的價格高漲,並希望能降價,但是很少人提及稻農的心酸。
“如果白米持續維持在1公斤2令吉60仙,那麼相信市面上的白米會繼續短缺。”
馬來西亞稻農協會(Pesawah)代表阿都拉昔指出,人們必須認識到提高白米價格的必要性,進口白米成本飆升至每公斤4令吉,然而本地白米的價格自2008年以來一直沒有變動。
他說,本地農民對政府在本地白米定價問題上,感到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