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廳是否可外帶飲料和水瓶,近日成為很熱的課題,但這個問題,是數十年的課題啊。
和朋友聚會,常常會吃了正餐,再續攤,有時候一個周末,就是一天在許多餐廳或咖啡廳等,一攤接一攤,最後滿肚子的飲料,把自己喝得很漲。
老實說,有時候評估一下同行者點的食物量,應該還算對得起店家,店員也沒多說什麼,我若也真的漲得喝不下,也偶爾作弊不點水。
也有人買了一整個蛋糕,或自己帶酒,走入店時,被提醒不可以帶,那麼可以直接離開,並不需要過多的情緒,去批評店家。
也有人或許因為飲食或身體因素,不能喝任何店家的飲料,那麼就可直接問看是否有賣白開水,也沒必要嘴貧去說人白開水很好賺。
至於近日火紅視頻中,顧客疑似因為不滿被提醒不能外帶飲料,而故意實在吃完餐點後弄髒桌子的做法,就難以讓人苟同。
友人說難帶不允許外帶飲料,就要把飲料全倒掉嗎?我想若有搭飛機出國者,都應該有試過要進入登機口前,在檢查站一口氣把一大瓶飲料喝掉或把水瓶的水倒掉吧。
故此,為何要選擇性的“發脾氣”,相似的限製,很多地方都有。
再提起食肆不可外帶飲料或沒點水,本地也有一家大型小販中心,相信是人手因素,就設飲料櫃台讓顧客自己去自助排隊,一些人沒買飲料,業者也不會多說。
但這個業者也曾因其飲料櫃台隊伍太長,要等很久,而被人上網批評但幾乎沒人會去珍惜業者不強製消費飲料這件事。
故此,真的沒必要為了一杯水動怒,傷身是小事,壞了心情才是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