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17日讯)渔产增,需求减,农历新年后鱼价及销量皆下跌近50%。
根据本报记者今早走访峇央峇鲁湿巴刹时,鱼贩皆告知,和农历新年前夕相比,目前渔产量有所增加,但需求却减少了,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导致鱼价下跌。



当中,新年前1公斤白鲳与虾要价70至80令吉,如今1公斤的白鲳只售卖40多令吉;虾也同样从新年前1公斤叫价70多至80令吉,跌至目前1公斤约50令吉。
同时,鱼贩也告知,斋戒月期间,巫裔顾客购买量减少,以及巴刹翻新工程迟迟未竣工,也是民众却步购买的原因之一。
该巴刹鱼贩蔡德顺说,目前渔获非常充足,许多鱼价也跟着下跌,像白鲳售价就跌了将近5成。
“斋戒月即将来临,巴刹的鱼销量也同样锐减近50%。所以,不见得渔产量多就会赚钱。”

他说,该巴刹的摊格租金每月150令吉,有时会赚钱有时也会亏钱。
另一方面鱼贩梁永全(28岁)也认同,由于目前是斋戒月,所以销量进一步下跌近50%。
“斋戒月期间,穆斯林餐馆一般选择在白天休业,所以要买鱼与虾的顾客自然减少,至于鱿鱼销量还算过得去。”
他也认为,巴刹海鲜摊位的翻新工程一直未如期竣工,也造成销量减少。
“目前我们在露天泊车场摆摊,占用了本就不多的泊车位;不论是摆放货物的空间,还是顾客的走道,和以前比较既相对狭窄;而该地面容易形成积水,使环境更加潮湿,不利走动。”
他希望相关工程能尽早完工,以期顾客能进一步回流。


顾客购买小鱼居多
峇央峇鲁巴刹鱼贩傅栋升(30岁)认为,目前顾客以购买小鱼,如甘望鱼与沙丁鱼等居多。
“小鱼一般较便宜,1公斤才10多令吉;这里的话,周末人潮会比较多;平常其实还蛮少人的。”
他说,渔产量多寡和天气并没有太直接的关系,如今则是买气不高。
“鱼价在两个月并没有太多波动,至于生意额减少多少,我没仔细去算。”

身为家庭主妇的莎拉(60岁)说,虽然在斋戒月时,吃的比平时少,但斋戒月市集的食物售价会比较高,所以还不清楚开销是否有减少。
“我第一次来峇央峇鲁巴刹采购食材,平时都是去敦沙顿花园巴刹一带。我觉得这里的海产新鲜,价格公道。”
她花了20令吉,买了小白鲳和沙丁鱼。


通货膨胀致民众对海产需求降低
峇央峇鲁巴刹小贩公会主席陈建𣚦认为,通货膨胀是导致民众,对海产需求和购买量都下降的原因之一。

陈建𣚦也是该巴刹的鱼贩,他以白鲳与虾为例,虽然目前1公斤售价已分别跌至40多令吉及50令吉,但一样买气不高。
“售价变低了,购买量也跟着走低;这说明市场目前是供过于求,需求量低。”
他说,一般上,巫裔顾客较青睐硬尾鱼、石甲鱼,魔鬼鱼,黑鲳等海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