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簡
APP
主頁 > 今日北馬 > 檳島

姓氏橋

升旗山纜車站

本頭公巷

開齋節假日

反應一般

文 文 文

今日北馬頭條︱佳節首兩日 升旗山最HIT 大門未開 遊客大排長龍

(檳城11日訊)迎來第二天,還未開門前的清晨6時許,便出現排隊人潮,直至上午10時,情況依舊大排長龍,國內外遊客不斷湧入排隊買票,至於檳島其他熱門景點,


視頻攝影:楊瑞榮

周四清晨6時左右,升旗山纜車站外排起長長人龍。
觀光客井然有序排隊,等待入場。
升旗山作為檳城著名景點,深受旅客喜愛。

《中國報》記者今日走訪數個熱門景點,包括升旗山丶丶及一帶,發現除了升旗山外,其他熱門景點人潮一般。位處各景區的商家受訪時說,佳節期間生意略有起色,但銷量不如往年佳節,大多數遊客都是隻看不買。

大熱天氣下,在古跡區步行的遊客依然多。
路過本頭公巷的遊客,見到“姐弟共騎”壁畫,紛紛都會停下腳步留影。
姓周橋幾乎是每位到訪檳城的旅客,必去景點之一。
周清水(右)在今年開齋節期間的生意,與往年相比,遜色不少。

姓周橋甜品店主周清水(64歲)指出,與往年相比,今年開齋節的生意量,遜色不少。

“我在這裏經營30年之久,熱銷甜品以榴槤泡芙和冰淇淋為主。”

他說,雖然佳節期間人潮確實有所起色,但是和以往佳節對比的話,今年人流和銷量都有所減少。

“平常假期,這裏都擠得水泄不通;但現在,大家還是可以順暢走動,這意味著遊客沒有很多。”

他也說,或許是天氣緣故,導致旅客興致缺缺,不怎麼願意到炎熱地方遊覽打卡。

陳成穆。

飲料攤主陳成穆(37歲)說,他在該區擺攤隻有數月之久,不過還是能感受到,節日人流並沒有想象中擁擠。

“可能是天氣熱的緣故,今天還未見人潮湧現;至於說人流高峰期會在哪個時間段,現在也不好說。”

他以昨日情況為例,傍晚7時還是有遊客光顧其攤位,而他為了應付佳節人潮,今日上午9時就開始擺檔,不過反應卻不如預想來得好。

古跡區人潮比往年少

依卡。

升旗山景區銷售員依卡(20歲)說,今年生意如常,銷量和往年一樣,無太大落差。

“前來升旗山的旅客,各民族皆有;不過依我所見,他們多屬來自外州的本地人。”

馮愛荔。

店員馮愛荔(46歲)說,今年佳節人潮不如往年,大家看得多買的少,消費變得謹慎。

“我們店是主打本土手作產品,進來消費的,較多是外國觀光客。”

升旗山兩天迎來逾萬遊客

石禮興。
各地遊客湧入升旗山,人頭攢動。

升旗山機構總經理拿督石禮興說,截至周四(11日)中午,升旗山已迎來近5000位遊客,而在周三則有7000至8000名遊客到訪。

“這個數目和去年相比,相差不多;不過整體而言,旅客到訪數量還是比2019年來得低一點。”

他說,由於目前是學校假期,外加開齋節,所以目前遊覽升旗山的觀光客,多以本地遊客為主。

“通常在暑假,每年年尾,或是中國的五一假期等,就會迎來較多外國旅客。”

他說,有部分民眾為節省排隊時間,也會選擇購買“快捷通道”(Fast Lane),以更快抵達“山上”遊覽。

“最重要是每位旅客前來,都能玩得安全盡興;這也是我們的責任之一。”

他指出,升旗山作為一具有曆史價值的標誌性景點,票價實惠,山上氣候涼爽,是人們向往休閑放鬆的好去處,也是吸引眾多旅客到訪打卡的原因之一。

報導:譚永亮

高興
高興
驚訝
驚訝
憤怒
憤怒
悲傷
悲傷
關懷
關懷

姓氏橋

升旗山纜車站

本頭公巷

開齋節假日

反應一般

相關文章

4座姓氏橋 料今年或將提升 王宇航:所需木材近日送抵

今日北馬頭條 | 與全球暖化有關?近年漲潮 水位漸高

重建山邊崖小販中心期間 升旗山廣場作為臨時小販場地

潮水湧上陸地 小孩玩得不亦樂乎

大漲潮衝上姓氏橋 居民高呼:“夠力了”

男子雙腳打開踩踏扶手梯 升旗山機構:請勿進行危險動作

本网站将存储和使用您的 Cookie 数据,以改善在我们网站上的体验。
同意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