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檳州首長曹觀友矢言用剩下4年任期,爭取2大重要計劃:霹靂檳城供水計劃,及柔府雙溪賴高架天橋高速大道。
這兩者對外資丶工業非常重要,穩定水供確保工業穩定運作貢獻經濟,道路順暢減少路上大塞車,羅厘行駛時間不至於拉長,員工上班不會遲到,工業產能效率就能提高。
如果柔府雙溪賴高架天橋高速大道成功爭取落實,州政府必須打鐵趁熱有全盤計劃搞好所有道路,建繞行道路或擴建老路,打通檳城“任督二脈”,讓工商業更高速運轉。
一位檳州前朝議員向筆者分享過,曾經有一位台商來檳投資,議員受命接待對方來到威中武吉丁雅一帶視察,結果對方突然說“要回去了”。
議員急問原因,得到答案是路太堵塞不利運輸。此後,這名議員極力向中央爭取並成功擴建相關道路。
如今十幾年過去,這條路持續堵塞。檳州尤其威省丶威中一帶,最大問題是道路發展十年如一日,房屋人口增加,路卻沒與時並進提升,舊有單丶雙車道或瓶頸路依舊堵塞。
檳城隻要有一輛羅厘在高峰時段拋錨壞在大橋上,就足引發全境大堵塞,加上排除故障車輛效率不高,檳島丶威省交通相互受牽連影響。
除了區內交通基設不足問題,檳城還需意識到另一個國外威脅:毗鄰泰國,有意建造陸橋。該項目可讓國外貨船不必行駛到大馬,就可在泰國上下貨,縮短航程。
我國領袖對此不是向人民大派定心丸,就是叫人不用擔心,言論太自滿,也低估其他國家努力爭取經濟發展。
陸橋項目如真落實,勢必帶動當地各方面發展,當所有條件具足,工商環境都成熟,到時外國貨船還願不願意來馬來檳,也許就不再是馬方說了算。
檳城作為北馬經濟火車頭,當務之急是搞好交通係統,解決道路係統丶水供問題及增強人才庫,增加優勢和價值,外資才有更大的理由選擇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