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21日訊)走一趟義山,了解祖先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曆史。
視頻:楊瑞榮
除了有姓氏及地緣性的總墳外,在義山還有職業性的總墳,這些都是先賢們早期飄洋過海來到這片土地上,互相扶持及協助,有情有義的一個證明。
檳城和諧機構舉辦”看民俗讀神明“系列活動,今早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係博士,現任新紀元大學學院東南亞學係主任白偉權博士,帶領大家走一趟白雲山廣汀公塚,與大家參觀並講解各籍貫丶姓氏及職業的總墳,也帶大家認識名人的墳墓,如橡膠大王連裕祥丶錫礦大王胡子春,以及口罩之父伍連德父母的墳墓。

先賢來到這裏,除了以籍貫姓氏聚集在一起,也因為相同職業所認識並互相協助,因此就有了職業的組織,如八和堂及姑蘇廣存堂等,這些先賢在離世後也葬在與職業相關的總墳。
白偉權認為,義山組織是很重要的,因為不隻是尋找地段埋葬而已,還需要看風水丶建路建橋及建廟等,還不定期需要拾骨及建總墳,這些都是需要成本。

“以前是沒有文書存檔,因此先人留下來的是石頭上所刻下的資料,從先人的墳墓及墓碑中,就能了解到這些先人在當時是有多重要,他們做了什麽貢獻,以及他們所期待的是什麽。”
當天大約有30人參與這項導覽,聆聽白偉權講解各籍貫的墳墓設計與特點,以及各名人的曆史及偉績。


胡子春之墓
人稱”錫礦大王“的胡子春墳墓,目測占地1萬平方尺,除了有代表官職的”石筆“外,也有一對石武將及石馬。
胡子春的墳地有4個墳墓,墓背皆以龜背設計,其墓地就在一棵大樹下,擁有大樹的遮蔭。

由於胡子春向清廷購買官階,因此其墓地的左右兩旁,設立一對”石筆“及一對”石武將”及“石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