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29日訊)威北柏淡理大醫藥中心是全國第一所提供近距離放射治療(Brachytherapy,HyBRIT)頭頸癌的政府醫療中心,尤其是舌癌患者,康複率非常高,又可保住舌頭,讓患者康複後可以過正常的生活。
自2016年至今,已有500名頭頸癌患者在此接受治療,其中逾70人是舌癌。
理大校長拿督斯裏阿都拉曼莫哈末教授指出,舌癌患者在私人醫院接受治療,需要進行切除舌頭的手術,不隻失去了舌頭,醫藥費更高達20萬令吉。
“反觀在這裏接受近距離放射治療的患者,在不必切除舌頭的情況下獲得康複,醫藥費更是少過10萬令吉。”
他今日出席該中心舉辦的頭頸癌覺醒周閉幕活動,致詞時這麼指出。


當天大會也安排7名頭頸癌康複者,現場分享從患癌到康複的心路曆程,其中3人是教師。據了解,這些老師都是因為不想切除舌頭影響教學,而選擇到該中心接受近距離放射治療。
阿都拉曼莫哈末教授說,2020年至今,柏淡理大醫藥中心是全國第一所也是唯一獲得荷蘭放射治療機構頒發認證的政府醫療中心。因此,該中心誓言為半島北部的民眾,繼續提供有素質的醫療服務,尤其在治療癌症方面,並維持該中心成為全世界首屈一指提供近距離放射治療頭頸癌的醫療地位。
據他了解,東南亞約有7000名舌癌患者,因此該中心也有來自印尼及新加坡的患者,到來求醫,可見該中心在東南亞享負盛名。
他說,為了提升該中心治癌設備,他們已向政府申請7300萬令吉撥款,一旦獲得批準,該中心的近距離放射治癌設施,將會進一步提升,讓患者受惠。

柏淡理大醫藥中心是於2015年為癌症患者,包括頭頸癌患者提供腫瘤和放射治療,並於2016年開始為子宮頸癌患者提供近距離放射治療,同年也進行首宗的舌癌近距離放射治療。
出席者包括活動協調員莫哈末尤斯裏慕沙醫生。

老師抗爭4年 戰勝舌癌
與舌癌抗爭4年終於康複的國中老師哈沙布丁(42歲)指出,他是在38歲被診斷患上舌癌,育有3名年幼子女的他,當時晴天霹靂,難以置信,感覺 失去了未來,尤其當醫生告知,若要動手術就要切除一半的舌頭,可能會影語言功能,讓他非常的沮喪。
“我是一名老師,需要教學講課,如果口齒不清,要如何教導學生?如果重新學習發音,進行言語康複,這又是一個漫長的康複過程。”
他是在2018年因舌頭持續潰瘍,好轉後又反複出現症狀,當時不以為意的他,拖了一年半,直到有一天睡醒,發現唇邊流血,才去求醫,結果被診斷患上舌癌。
他慶幸醫生當時有提供他第2個選擇,就是到柏淡理大醫藥中心接受近距離放射治療,如今經過4年抗爭,終於康複,他也重返校園執教。
來自吉打的哈沙布丁,周一(29日)以切身經曆提醒大家要密切關注身體的任何變化或症狀,及早就醫。
如今重生的他,希望其他癌症患者能積極接受治療,不要氣餒,要相信自己必能渡過難關。
集結面書文章出書
癌症讓她從老師變成作家!
48歲的舌癌患者法麗達,在患病期間,將其經曆寫成文章上載面子書,並集結成書出版,希望能為其他癌友提供啟發和幫助。
法麗達指出,她原是甲狀腺癌患者,2019年因感覺喉嚨有異物,聲音沙啞日益嚴重,而到醫院求醫,結果切片檢查被診斷患上舌癌第四期,讓她頓感晴天霹靂 。
“所幸當時有一名學生剛好在柏淡理大醫藥中心任職,經他推薦後,我被轉介到這裏接受治療,至今已近5年,病情也穩定了。”
沙麗達原是霹靂宜力瑪拉初級理科學院的國文老師,目前已提早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