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10日訊)隨著內閣批準檳城輕快鐵計劃,受委負責此計劃的捷運公司已公布路線圖後,多年來反對興建輕快鐵的前檳島市議員林馬惠,對中央政府及州政府提出8個疑問,希望政府展開公開對話會,做出解釋。
林馬惠也是檳城論壇成員,他過去多年一直建議州政府,以更實惠的無軌電車(ART)或快速巴士係統(BRT)替代輕快鐵計劃。
“中央及州政府,要向納稅人解釋,當有更好、更便宜及更快捷的替代公共交通時,為何還選擇造成財政及環境負擔的輕快鐵?”

他今日在國民醒覺運動會所出席記者會時,這麼說。
他的提問包括造價、建設時間及影響、營運及維修費、適用及涵蓋區域、乘客量適用性、預計乘客量及財務可行性、預計的財務結果,以及利益相關者的分析。
他說,興建輕快鐵為每公裏3億6000萬令吉,比起每公裏造價3800萬令吉的ART及BRT,貴了近10倍;營運及維修費用也高出3倍。
“興建輕快鐵比興建ART及BRT需要近5至6倍長時間,會影響交通,而且ART及BRT也更靈活並可涵蓋更多地方,可根據需求更改路線。”
他也以吉隆坡的輕快鐵及單軌火車作為比較,指格拉那再也線(Kelana Jaya
Line)及單軌火車(monorail)在運作25年後,仍無法達到預期的乘客量,他認為檳城輕快鐵的乘客量可能被高估,應該避免出現像吉隆坡的情況。
“以檳城人口來看,ART及BRT的乘客量已經足夠,ART可載送300人而輕快鐵則是500人,我們不需要那麼高的載客量。”
不需要昂貴的“玩具”
林馬惠指出,根據檳城輕快鐵計劃預計情況,若根據票價結果及乘客量估計,高營運成本及比預期低的乘客量,或導致出現赤字,若加上支付利息,赤字可能高達5億令吉。
他也補充,興建公共交通並非是要有盈利,若能達到收支平衡是最好,就算有一些虧損,政府也可以補貼,但卻不需要破壞環境及昂貴的“玩具”。
他也說,根據財務分析,參與這項計劃的承包商有很大的財務收益潛力,引起對路線及成本的質疑,而根據報章報導,金務大(Gamuda)公司將從中獲得50億至60億令吉的收入。
他也說,他曾於曹觀友擔任檳首長初期,針對輕快鐵計劃詢問對方,豈料對方卻回應“你自己去問Gamuda”。
出席者包括國民醒覺運動主席阿尼爾,及檳州地方政府前總工程師林天廷等。
吉隆坡輕快鐵的每日乘客量
乘客量 | 格拉那再也線(Kelana Jaya Line) | 安邦線(Ampang Line) | 單軌火車(KL Monorial) |
預計(1999年) | 36萬 | 17萬 | 8萬5900 |
實際(2024年) | 2萬8000 | 14萬8000 | 5萬3000 |
相差 | (15萬2000) | (2萬2000) | (3萬2900) |
檳城輕快鐵的預計乘客量及盈利
預計每年的乘客量 | 每天乘客量 | 車票收入(令吉) | 營運及維修費用(令吉) | 盈利或虧損(令吉) |
4200萬(不可能的數據) | 11萬5000 | 1億6800萬 | 2億 | 3200萬 |
800萬(比較現實的數據) | 2萬2000 | 3200萬 | 2億 | 1億6800萬 |
500萬(樂觀數據) | 1萬3600 | 2000萬 | 2億 | 1億8000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