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還沒掌權時,對公務員的態度絕對是“愛”,因為需要公務員“作反”,反對黨才有機會贏得更多選票,才會有機會當家作主。
當掌權後呢?那就是風水輪流轉,由“愛”變“怕”。
“怕”什麽?當然一樣是怕公務員“作反”,尤其是臃腫的公務員體係,在朝野實力旗鼓相當下,如果絕多大數的公務員不把票投給政府的議員,大好河山或被逼拱手相讓。
所以,我們會常看到,還沒有當權的政治人物,都會鼓勵公務員敢敢投反對票,當權後,客氣點,就是提醒公務員,必須要支持(把票)投給政府,不客氣的,就是公開警告,敢敢造次就對付。
這就是政壇常識,從來不會有一位政府高官,會那麽大方及那麽有肚量允許公務員造次,更別說是公然批評政府。
了解這個道理的人,看到檳州地政府委員會主席方美錸公開告誡市政廳職員,不要在社交媒體辱罵和詆毀團結政府,否則將受到嚴厲的紀律處分,就會覺得,這是政治人物的“正常操作”。
當然,政治人物在“正常操作”時,其實也需講究說話的藝術 。
比如,如果發現有公務員公然表態不支持政府,當權後的政治人物,可以放話提醒公務員須支持政府,否則會面對紀律行動,但如果多出一句,再犯就調去守垃圾場,就有可能把事情變得畫好蛇足,甚至,可能會引起不一樣的解讀。
這情況,就如一些父母會告誡孩子說,不好好讀書長大就去當“垃圾佬”,說者是出自對孩子的關心,但外人聽了,可能會認為這是不太尊重,甚至有點貶低“垃圾工友”的行業。
可是在現實社會中,各行各業都必須依靠“垃圾工友”,若“垃圾工友”人數劇減,垃圾堆積如山的情況,肯定會讓不少人瘋掉。
所以,放話警告若用詞不慎,一旦被人解讀存有貶意,那就不好咯,尤其是現在,明眼人都看得出團結政府多麽在意公務員的選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