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團結政府與國盟陣營,上周啟動競選機製宣布候選人,雙溪峇甲補選戰鼓,正式敲響。
代表團結政府出戰的希盟公正黨,與代表國盟出戰的伊斯蘭黨,依舊是競爭主力。其他政黨攪局,都隻是陪跑,左右不了大局。
領軍希盟公正黨征戰這次補選的檳州第一副首長喊話,希盟隻是將該席“暫時借出去”,現在要“拿回來”。
老實說,拿不拿得回來,得看團結政府競選時的政策性解說,能否說服選民理智的把票投給它?畢竟在過去18個月來,首相安華被視為在外交上做得不錯,在許多國際舞台上都把大馬的名聲擦亮,外資也大量進駐我國。
來到補選戰場,希盟以守為攻,談政績、國家前景、國家財務狀況等治理大方向,政府決策背後都是為國家前途著想的正當理由。
比如轉移汽油補貼至有需要者,或消除補貼,旨在為國家減輕已非常沉重的經濟負擔,以便有錢推動國家發展,國家行政開銷過大,錢不夠用是不爭事實。
因此,關鍵在於,團結政府的這份“用心良苦”,是否能有效的傳達給選民?還有更多複雜的政策課題,能否深入淺出的解說?
最近,經濟部長拉菲茲演講時,單隻是解釋為何希盟以前承諾降油價如今卻降不了,就顯得非常冗長,得從多年前的國際原油價和曆史演變講起。
這其實也是希盟的痛腳,誰叫他們當年為了贏選舉,而作出如此荒謬的承諾?各種沒有兌現的承諾,如今也一個個像回力鏢,飛回來擊中希盟自己。
也許,國盟不需要太費力競選,眼前民生問題就足以壓垮團結政府。
雖然這場戰役,國盟贏了也執政不了檳州,希盟輸了也沒損失什麼,但它是對團結政府民意上的考驗,團結政府也可以熱熱身,用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向人民解說政策。
如果策略證明有效,或許還有3年就要來臨的第16屆全國大選,就能派上用場及有致勝方程式可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