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槟州政府已于本月开始,重新启动垃圾源头分类政策,没有将垃圾分类的人士,将会被开出500令吉罚单,若被提控上庭则将面临罚款最高2000令吉或监禁最高1年,或两者兼施。
槟州政府的垃圾源头分类政策,是在2017年就开始落实,但过去都只是在教育阶段,从本月起就将正式执法了。
从2017年就开始落实垃圾源头分类至今已有近8年的时间,若在这期间,州政府或有关当局有认真执行或宣导这项政策,民众理应已经习惯了垃圾分类。
就算不能像一些国家,如日本那样仔细的分类垃圾,至少已经可以将“再循环”与“不能再循环”的垃圾分开打包后再丢弃,但情况却不是这样。
日前访问一些民众时,大部分受访者直言自己并不知道有垃圾源头分类的政策,甚至还有人不明白如何分类垃圾,如何定义“可再循环”及“不可再循环”的垃圾。
已经近8年了,还有人问如何分类垃圾,问题出现在哪里?是当局没有做好宣导工作?还是民众不把环保当一回事?
根据槟岛市政厅负责垃圾分类的官员指出,他们已经进行多场讲座会、讨论会,也走入校园、印制横幅、派发传单、在官方网站及社交媒体发布消息等,看似已经公告天下了。
但还是有人不清楚、不了解,不明白哦,可见是当局的宣传及宣导还不到位。
无论当局做了多少宣导,若还有民众对于政策不了解,就是做得还不够,或者是没有“对症下药”,没有用正确的管道将资讯用传达出去。
看来,若要让垃圾源头分类获得成功,当局的宣导及教育还需要加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