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溪大年4日訊)吉打董聯會主席莊俊隆指出,吉打州內有微型華小面對華裔生源嚴缺下,全校幾乎清一色是友族生,但學生人數仍持續增加,他勉勵校方專注將非華裔學生教好,或許他們未來會成為華小的宣傳者,為華校和華教護航。
他今日與吉打董聯會團隊,拜訪州內2所微型華小,即吉南麻坑新中學校和打活公民華小。
他說,吉打州共有89所華校,今年全州隻有一所學校,即雙溪大年新光華小學生超過千人,過去10年,州內華小生人數減少了約5000人,但華裔生減少時,華小友族生越來越多,尤其部分郊區學生,依靠著友族生撐校。


“根據政府定義,少過150名學生的學校就算微小,州內有52所(58.4%)華小的學生少於150人,43所(48.3%)學生少過100人,至於少過30名學生的超微小,則有14所(15.7%)。”
“在吉南,有一半的華小,友族生比例超過了50%。”
他說,雖然一些微型華小如麻坑新中,51名學生清一色是非華裔,但華小並不是“華人小學”,而是“華文小學”,因此董事會都應該堅持維持華小的特征,如行政用語、華語作為教學和考試媒介語,和傳承中華文化。

他指出,友族生占大多數的微型華小,教師在教學上也相對更努力和投入更多方法,否則友族生可能因無法掌握華語,而影響其他科目學習。
“在吉打,華小的友族生占了28%,而沙巴的華小友族生的比例高達70%,友族將孩子送來華小,也顯示他們認同和信任華小,我也期許更多學校能夠在逆境中努力,培養優秀的學生,讓他們以卓越的表現,成為其他國中爭取入讀的對象。”

打活公民:從21名學生逆轉 如今已有40名學生
打活公民華小董事長徐位正指出,該校董事部與打活新村社區連成一線,董事部成為教職團隊的後盾,繼續為發展打活公民華小付出努力,讓學校所有活動能順利進行。
“我們不斷設法改善學校,過程中也會面對一些冷言冷語,說何必把學校裝修到那麼美,最後還是給非華裔生在讀等,都讓人心酸,但慶幸都沒有將董事部和學校團隊絆倒”
“若大家曾在2021年到訪公民,必然會看到校園的大改變,這些都要感謝校友和附近商家的貢獻,校長也積極向各機構申請撥款。”
他說,董事部和教職團隊的努力,也得到家長的認同,而學生人數的逆增,更多是有友族家長遊說親戚或鄰居孩子,從2018年的21位,2019年的的28位學生,今年(2024年)已攀升至40位。
他說,明年(2025年)的學生人數,預料還會增至45人,包括3名華裔生和1名沙巴土著(華裔混血)。
“事實上,打活公民也從2022年開始,不再是清一色巫裔學生。”


大部分友族生 華語零基礎
徐位正說,打活公民的非華裔生源,其實大部分都是華語零基礎,但在老師的努力下,一年級下半年就開始掌握華語,而除了舒適的環境,也有安排各種活動,如晨讀、領養計劃、後進生閱讀輔導課、韻律操等。
“董事部也支持教職團隊,讓學生盡可能參加更多校外比賽,豐富他們的學習成長。”
他說,董事會和教職團隊的配合,也是促成打活公民繼續在華教前進的最關鍵因素,而去年的90周年校慶,校友們的踴躍反應,從原本的40多席,最終筵開百餘席,讓打活小鎮,難得迎來如此的熱鬧。
他說,除了校友和商家的支持,該校多年來也獲得熱心家長的支持,包括一名家長從2015年開始提供全校免費早餐,甚至正在動工的電腦室,該家長也熱心捐獻了價值約2萬令吉,共13台的復新電腦,供學生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