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13日訊)詩布朗再也醫院精神科專科醫生劉佩婷指出,面對睡眠障礙者有增長趨勢,大多數都是因面對社會與工作壓力導致。
“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後,種種情緒病如焦慮及憂鬱症等情況,更是顯著明顯不斷增加。”
她今午通過Zoom線上平台,主講由Persatuan Minda D’Home舉辦“ 失眠與失眠症:現代人的睡眠困擾”線上講座會時,受到《中國報》記者詢問時這麼指出。

她說,雖然目前沒有一個具體數據,不過從臨床醫學與前來問診來看,現代人的睡眠障礙可說是越來越常見。
“我們做了很多相關研究顯示,疫情發生確實對心裏疾病影響且有上升趨勢,比如焦慮與憂鬱症,我們也通過問卷及前來門診,發現很大部分人都存在情緒病因素,而導致睡眠出現問題。”
劉佩婷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醫學,並獲得馬來亞大學精神醫學碩士學位。她在講座會上,與民眾分享一起探討失眠的原因、症狀以及有效的改善方法,幫助大家提升睡眠質量。
她說,一般普通人睡眠時間是8小時,而睡眠障礙取決於多項因素,尤其是隨著年齡增長,經學術證明,老人通常6個小時睡眠就已足夠,甚至是早睡早起習慣。
“若老人在晚上7時就已上床睡覺,甚至半夜3、4時就醒來,其實是正常的,因為已睡足6個小時;若是淩晨12時睡覺,卻在半夜3、4時醒來後難以入眠,那就是面臨睡眠問題了。
她也說,一般上了年紀的男士,晚上一直醒來頻尿上廁所,很有可能是面對前列腺問題,這需尋求治療,晚上睡前兩個小時也不要喝太多水,但如果不是前列腺問題,那是有其他原因導致睡眠障礙。
睡前不喝刺激性飲料
劉佩婷說,睡前飲用可口可樂和酒精等刺激性飲料,也會影響睡眠品質,若有需要可喝杯牛奶,有助於入眠。
”如果半小時後還是無法入眠,可以做一些比較不耗體力的活動,如走動、看一些比較沉悶的書籍,千萬不要抹地、半夜趕工或看手機等電子器材,這無法達到放鬆反而會刺激感官,導致影響睡眠。

針對有人問做夢是一個問題,她說,“不一定,因為這是正常狀態,但如果是時常發噩夢,那才是一種睡眠障礙。”
“我們需要一個有品質的深睡眠,這可鞏固白天的記憶,如果沒有好睡眠,會形成記憶力變差情況。因此為了保持良好睡眠及衛生情況,大家應維持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定時作息,還有避免午睡不超過半小時等。”
失眠與失眠症有差別
劉佩婷說,失眠與失眠症之間有差別,前者是很普遍且短暫的一個狀況,但不是一種疾病、也不一定需要求醫,偶爾出現同時僅發生幾天時間。
“比如面對情緒不穩及生活壓力大,或者去外國旅行時,因時差一時調整不來,身體出現不舒服情況時,就會出現失眠。”
他說,至於失眠症則是一種長期症狀,其嚴重影響程度可持續超過一個月,盡管調整了失眠情況仍未改善,不僅影響生活及工作能力,也影響社交等,而這需要被診斷與治療。
她也說,隻有失眠症才必須尋求治療,若使用催眠藥也需守則,因為催眠藥有副作用,如果長期使用,會形成依賴性成癮、白天嗜睡、認知能力下降及反常性躁動等。
“並不是所有失眠都需要藥物治療,而且濫用催眠藥的後果是適得其反。”
獨家報導:陳碧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