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南21日訊)垃圾汙染破壞海洋生態係統,由逾300個塑料瓶及塑袋化身垃圾怪獸,欺負幼弱的海洋生物,所幸有五層紙皮粘成的80公斤巨蟹力抗“垃圾怪獸”,加上淡汶白犀牛支援,終成功打敗怪獸,拯救海洋!
武吉淡汶網寮社區老少們與國內外藝術家,采用可再循環材料,集體手工製作垃圾怪獸、巨螃蟹、白犀牛、漁船、大紅花等巨型偶,昨晚在武吉淡汶大街熱鬧上演“全武行”。
攝影:陳繡梅


不過“邪不勝正”,海洋生物取得“終極勝利”後,美國藝術家“美工刀集合體”(Boxcutter Collective)吹奏起馬來民謠“Rasa Sayang”,現場洋溢一片歡快喜悅的氣氛。
來自台灣的劉仲倫(咪咪)說,巨型偶踩街活動中的白犀牛和巨型螃蟹,都是采用紙箱紙皮,漿粘廢紙製作的。
“單單是巨蟹的身體,重達80公斤,前後就有40至50位居民,協助一層一層的上漿及粘貼而成,總共粘了5層,才能堅固耐用。”
至於由300個塑料礦泉水製作的垃圾怪獸,都是從居民周邊環境搜集而來的。而漁船則是竹子和酒店不要的床單做成的。


最珍貴的是,漁船上面的圖案,是由這裏華巫印裔居民聯手畫成的,集結了各種族人的心血。
她說,團隊每天都有30位居民幫忙,而周六及日更多達50、60人來幫忙,有些人是來吃海鮮,吃了海鮮就特地走進來看看,然後也加入工作行列中,大家都很熱心。
藝術需要民眾的自動加入,當晚,一些馬來村民站在路邊欣賞,看到其他馬來孩童都在踩街隊伍中,他們也自動要求成為一員,迎來眾嘉賓的熱情接納。
武吉淡汶走向國際
“我們武吉淡汶已經走入喬治市世遺日藝術節,更走向國際,為更多人接觸及認識!”
武吉淡汶區州議員吳俊益說,武吉淡汶再次向中央及州政府證明,由鄉委會主導的活動,並沒有局限於鄉村, 而是已經走入喬治市,走向全世界。
他說,周六(20日)晚進行的隻有國州議員支持,沒有獲得中央及州政府的撥款。

他指出,經過15天籌備,淡汶社區民眾配合藝術團隊利用手邊的舊布料、舊箱子紙皮、竹子、塑料瓶罐、大薯粉製作各類巨型偶,周六傍晚在淡汶熱鬧“踩街”。
“由鄉委會做的節目,不會輸給任何花錢聘請一些私人公司主辦的活動。”
他說,若元宵節潮州大鑼鼓提燈遊行是早年延續至今的傳統文化活動,那麼巨型偶踩街活動則是從零開始。
“喬治市藝術節自2009年開始舉辦, 從未走出喬治市,但我們接受挑戰,把藝術節帶入威省,唯獨要求淡汶全民參與,要家家戶戶鄉親父老參與,而非花錢請外國藝術家來設計或生產藝術品。這一切,我們都做到了!”
出席者,包括拿督吳清良、鄉委會主席胡枰侰、陳宥瑜等。
居民展現互助互樂精神
吳俊益說,網寮居民從首日幫到晚上8時,到每天越幫越晚回家,甚至想通宵幹活,樂在其中,展現居民互助互樂的精神。


他說,由社區或社管會舉辦的節目,不遜於任何私人界節目,因為前者出於全體人民的全情投入及自願付出,而周六晚的人潮可見一斑。
他希望中央及州政府能看到,鄉委會的付出。
他不忘感謝威南新村發展官王鴻文,上任以來在淡汶區協助申請撥款及完成的各項發展及建設。
“同時,我們也剛接到10萬撥款提升淡汶旅遊業,配合檳州首長早前曾給予的一艘漁船,撥款將用來提升舊漁船或購買新漁船,以確保淡汶旅遊計劃持續進行,從淡汶峇眼啟航,沿著淡汶河岸駛入海域到平安島、葛東島、淡汶海上養魚區、二橋等,協助淡汶旅遊業煥發新生命,淡汶興起的海鮮業也不會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