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中學校長,在合唱團表演結束後發表對活動的評語,比如時間要拿捏,表演內容要提升等,最後勉勵學生再接再厲,明年要辦得更好。
進入正題前,他把話說在前頭,這番話或許不是大家喜歡聽的,忠言逆耳;你必須感謝他看到問題後提出來,表示他有在做工,否則他大可成為不負責任的校長,看到問題不理不睬,任由學生自生自滅。
有人認為校長應私下點評,但其實就算公開場合發表評語也沒什麼,筆者相信上得了台表演的學生都經千錘百煉,校長的點評應該都承受得了,真正玻璃心是那些台下接受不了點評的人士,將校長發表評語的過程攝錄下來放上網。
老實說,如對校長的方式有不滿,向校長或校方反映就可以了,為何需要到把它放上網?說穿了其實這一切都隻是為了要賺流量。
最後,事件演變成網民霸淩、人身攻擊、誹謗、詆毀校長,由於這事件變成熱議話題有流量,就連低級的內容農場、網紅也來蹭熱度,拿這事嘲笑、諷刺;殊不知,他們已對新生代作了不良示範,教導學生不敬重教育界師長,敗壞教育。
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不久後該名中學校長和該合唱團沒受網民言論影響,社媒上還有人發布了校長與合唱團一起外出表演,一片和氣的開心視頻。
這一“翻篇”視頻,直接讓外界這幾天熱議的不實傳聞不攻自破。
結果,那些早前罵得極凶的網民碰了一鼻子灰紛刪貼,最初在Instagram上發布視頻掀起風波者也都刪了貼文。
這名鍵盤俠,別以為你刪除、拍拍屁股走人沒事兒,存取證據包括鏈接都可追溯源頭,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種什麼因,得什麼果。
如今政府擬修正刑事法典,定義網絡霸淩為“犯罪行為”,這有助打擊網霸人士。
你我他必須合力抵製那些,靠霸淩他人蹭熱度獲得流量的網紅、內容農場網站,這社會少了他們添亂會更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