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在国阵最强盛的时代时,两个党就互相暗中较劲,一个想守住槟州首长职位,一个虎视眈眈要重夺槟首长职位。
国阵失去政权后,民政退出,从最初的走第三势力路线,再到如今转投国盟;马华呢?依旧选择留下与巫统及国大党等同舟共济,扮演反对党的角色之馀,还要继续忍受一些巫统领袖的公开言语侮辱 。
当国阵与希盟组成团结政府后,大的官职如部长,只有两席的马华没份,就连市议员甚至县议员等小官职,也几乎没有份。
现在,国阵主席阿末扎希还公然说,下届大选国阵不会竞选希盟的选区,反之亦然。
这决定,如同断了与行动党同样竞选华裔选区的马华生路,如果继续留在国阵,一众党员根本没有什麽机会在来同大选寻求上阵的机会 。
民政党呢?本来有几幅“好牌”,可以冲击下届大选。
物价飙升丶柴油自由浮动引发的民怨丶政府领袖没有兑现竞选承诺丶调涨销售与服务税丶水费涨丶电费涨等等等 。
但这些本来可以善用的“好牌”,却因为伊党一些领袖的言行,而大打折扣 。
尤其是槟伊青团,公然将要求更换国盟槟州主席刘华才的动议上载至社交媒体後,没有看到任何一名伊党中央领袖,甚至是国盟主席慕尤丁本人出面为刘华才,甚至是民政党说任何一句公道话。
这种做法,如同放任自己人贱踏盟党的尊严。现在槟伊党一些议员,还炒作乔治市艺术节宣传预告片被指缺乏马来传统文化元素的课题,要求解散乔治市世遗机构,以及要求将乔治市换名“丹绒本那牙”。
伊党领袖接二连三的操作,为自己加了分,却让盟党继续丢分。搞到也有区会主席公开喊话,要民政党领袖捍卫尊严,甚至退出国盟。
同样面对生存战,以及党员要求退出国阵与国盟,这对“阿邦阿烈”不如从头来过,索性走在一起,再联合其他政党组成第三阵线让人民多一个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