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24日讯)停靠在北海旧渡轮码头、属于槟城标志的老渡轮“棉花号”(Pulau Kapas),今日凌晨倾覆海中。
槟州港务局主席拿督杨顺兴指出,由于该渡轮已经破漏,无法再修复,因此当局已决定报废这艘标志性老渡轮。
(视频:陈锋全)


他今日发文告及实地视察后说,该局是于今日凌晨3时26分接获投报,指停靠在北海苏丹阿都哈林码头(北海旧渡轮码头)的“棉花号”老渡轮沉没。
“据工作人员今早的调查,由于海水仍在退潮,老渡轮的一半船身已下沉。我们已第一时间进行安全防范措施,防止渡轮继续下沉。”
他说,该局展开的防范工作,包括在渡轮四周围上防油栏,避免从引擎室发生漏油的情况,以及安排人员巡逻,确保油污不会扩散,若有则及时清理。
“目前是以5条绳索加固绑紧该艘渡轮,避免潮涨潮退或急流时被冲走。另外,沉没渡轮的存油量甚少,油污扩散的面积得以管制。”


他说,渡轮下沉之后,最佳的整修方案是报废处理,该局已安排回收商进行报废估价。
“由于该渡轮是优质铁品制造,估计有500吨重量,预料可在未来的30至45天内,进行渡轮的报废处理。”

峇眼国会议员林冠英今早获知消息后,向杨顺兴跟进此事,也与对方一起到沉船处视察,了解情况。
出席者包括槟州港口有限公司总执行长拿督沙瑟达兰、双溪浮油区州议员彭心慈及峇眼达南区州议员古马兰等。
船底破损进水 维修费高昂
槟州港务局总经理维再也英达然指出,“棉花号”老渡轮下沉,主要是船只破损和生锈,导致底部进水,造成约9公尺的船身沉在海内,剩下2公尺高在海上。
“这艘渡轮于1981年,在柔佛建造,至今已有43年,并于2020年5月31日正式’退役’,随后就被安排停靠在北海苏丹阿都哈林码头。2021年1月1日,国家基建公司(Prasarana)将该渡轮交还给槟州港务局。”

他说,当局已多次抢救该渡轮,包括船只进水、委任承包商将水抽出及其它维护工作等,一年要耗近300万令吉来维护包括“棉花号”、“槟城号”和“Rimau号”在内的老渡轮。
“虽有逾十商家到来参观勘察渡轮餐厅的可行性,却因渡轮过于陈旧,高维修费和复新费,以及没有停靠码头设备而放弃。”
“当然也有成功的例子,如已改造成水上博物馆的‘槟城号’老渡轮。”
打造水上餐厅告吹
杨顺兴较早前发文告说,回顾过去的标志性老渡轮,槟州港务局于2021年将包括“棉花号”在内的数艘老渡轮,出租给几家符合资格的公司,以便把这些老渡轮改造成槟州旅游产品。
“然而,把‘棉花号’老渡轮打造成水上餐厅却无法如愿,因为租赁方没遵守租赁协议,以致租赁合约于2023年2月被终止。”

他也说,槟港务局也接获数家公司有意购买或租赁标志性老渡轮的申请,但由于整体改造成本高昂和建议停靠渡轮的地点不适合等问题,因此该局决定报废“棉花号”老渡轮。
林冠英:码头改造无法停靠 老渡轮被“判死”
峇眼国会议员林冠英指出,前朝政府将原有渡轮码头进行改造,花了8000万令吉,但在修建之后,即对老渡轮判了“死刑”。
“因为没了停靠码头的设备,这些老渡轮已无法靠岸,也无法翻身;改造后的渡轮码头,再也回不去了。”

他说,“棉花号”周三(24日)凌晨下沉之后,本身有第一时间联系上杨顺兴,并了解到槟港务局及槟州港口有限公司已采取迅速措施,将渡轮沉没后的污染及危险的情况解除,因此公众可以放心。
新闻背景:老渡轮2021年退役
根据资料,这艘有载四轮交通工具(轿车)的“棉花号”老渡轮,与其他4艘老渡轮,是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退役”;由载人和两轮交通工具(摩哆和脚车)的新渡轮暂代,投入服务。
老渡轮是槟城人的集体回忆,自从被终止服务后,当时许多槟城人纷纷表示不舍。
至于4艘新渡轮,则是于去年8月7日正式启航,载送乘客往返槟威两地。

↓↓相关新闻↓↓